7月19日,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宣布,大陸居民赴臺旅游自2008年7月開放以來,陸客赴臺旅游人數已超過133.3萬人次。按照臺灣旅游部門的估算,陸客赴臺游為臺灣觀光產業帶去的收益累計達到約26億美元。目前,大陸具有赴臺游業務經營資格的旅行社共有164家,實現了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的全覆蓋。
陸客赴臺游的開放改變了臺灣觀光業的行業生態,在帶動旅游相關行業的全面繁榮之余,全新市場也對臺灣旅游業提出了全新要求。與赴臺游進一步開放、自由行呼之欲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屢屢爆出的酒店接待能力不足、導游品質不夠,甚至觀光地圖供不應求。兩年時間讓島內業界積累經驗、發現不足,也讓投資者對新興的陸客赴臺游市場樹立堅定信心。而島內學界業界也都在借此時機進行省思,醞釀打造臺灣旅游的“強化升級版”。
現狀:軟硬件“底氣不足”
記者曾于2007年以交換學生身份赴臺,當時赴臺游還沒開放,大陸客在臺灣幾乎算是“珍稀動物”。而現今臺灣各地都很容易見到陸客身影,用一位臺灣小吃店老板的話說,“陸客來太多了,就供應不上了。”兩年過去,陸客入臺人數持續增長,臺灣的酒店常常一房難訂,旅游車增長數量也趕不上陸客的需求。房源最緊張的當數位于嘉義的阿里山景區,游客經常需要遠住臺南。不僅讓大陸游客來回折騰徒增勞頓,更讓原本就供應緊張的旅游車更加緊張。
此外,臺灣景點的接待能力也逐漸暴露出缺陷。以陸客必到的臺灣北海岸野柳女王頭風景區為例,日前臺媒報道這個景區攤販林立、環境臟亂不堪,造成車位被占影響游客旅游線路。每天大量陸客赴臺灣北海岸觀光,也造成淡水與臺北之間車流量驟增,動輒造成交通擁堵。另一觀光熱點日月潭近日也爆出陸客投訴事件。日月潭景區內的玄光寺因為可以俯瞰日月潭而成陸客必到之地,但是由于管理不當造成環境粗陋、清潔欠佳,令臺灣觀光界自認“很丟臉”。
硬件捉襟見肘,軟件同樣不容樂觀。按照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臺灣有華語導游執照的共11000多人,但全職導游還不到2500人。而在每天入臺旅游人數接近5000人的情況下,旅行社就不得不派兼職導游協助。導游經驗不足容易影響導游品質,以至于個別導游面對陸客 “日月潭面積多大”等常識性問題都無從解答。軟件硬件“全線吃緊”,又要面對陸客“自由行”的潮流,臺灣觀光業界多少有點底氣不足。
原因:業者持短線心態
對于臺灣觀光業在陸客赴臺游開放兩年以來所暴露的問題,國民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研究員黃豐鑒認為,一方面是陸客數量龐大,造成對臺灣觀光業的考驗,另一方面則與臺灣觀光業者的短線心態有關。按照黃豐鑒的觀點,赴臺游開放初期,不少臺灣業者對當局這一政策的穩定性持觀望態度,因此一邊拼命接團撈“快錢”,一邊又不肯投入資金擴大營運規模。而大規模興建飯店、購置旅游車以及進行導游培訓等不僅需要巨額投入,也要經過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