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是中國傳統的端午佳節。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屈原祠搬遷復建后,“新家”當天正式對外開放。
當天9時30分,屈原祠前舉行了祭祀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與來自文化部、國臺辦、國務院三建委、三峽集團、湖北省和宜昌市的領導分別敬獻花籃。余光中、流沙河等30多位詩人學者與來自海峽兩岸的百余名民眾和屈氏后裔代表上香祭祀。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亞夫在致辭中表示,屈原祠復建是兩岸同胞的一件喜事,也是兩岸文化發展的一件喜事。作為兩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相信它能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增加文化認同,激發同胞的精神力量。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長久以來兩岸同胞受到共同的文化底蘊熏陶。“屈原祠旁寫著四個大字:孤忠流芳。屈原這樣的愛國詩人,孤忠一生但是流芳百世。每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文化傳承下去是無限的。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的節日,中華文化的盛會”。
新開放的屈原祠位于湖北宜昌秭歸鳳凰山,與三峽大壩遙相呼應。工程占地2萬多平方米,耗資5000多萬元人民幣。主體采用石木結構,由山門、前殿、大殿、偏殿、屈原墓、享堂等組成,其中屈原墓、名人石刻、山門等均屬原有建筑。裝飾、灰塑、彩繪也都繼承了老屈原祠地域特色和傳統工藝。
據悉,屈原祠原來位于秭歸縣歸州鎮向家坪,始建于唐代,此后幾百年內經歷了多次重修,1976年因興修葛洲壩水利工程而遷建,更名為“屈原祠”。
由于三峽水位將淹沒到屈原祠山門內的第三級臺階,屈原祠與重慶的張飛廟、白鶴梁、石寶寨一并被列入三峽庫區文物搬遷復建的四大計劃。2006年11月,湖北文物部門另擇新址啟動屈原祠建設工程,今年1月16日工程竣工。(記者劉紫凌 吳植 馮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