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節,第三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石獅古港蚶江的對渡灣盛大舉行。
28日下午,記者在蚶江對渡灣畔看到,“海上潑水”、“海上捉鴨”、“海上捉金豬”等一系列民俗活動,妙趣橫生,吸引了來自兩岸5萬多同胞到現場觀看。
“海上潑水節”是福建泉州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的產物,閩臺對渡文化習俗見證了兩岸對渡通商興盛的歷史,生動體現閩臺“五緣”、“六求”的歷史事實。
自2008年起,國臺辦已將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納入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2009年,文化部也把閩臺對渡文化節作為文化部重點支持項目。泉州市副市長潘燕燕對記者說,石獅端午閩臺對渡文化習俗延續了數百年,對渡文化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深,對臺特色更加鮮明,并在海峽兩岸得到發展和傳承,已日漸成為兩岸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活動項目和文化品牌,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僅此一絕的民俗節慶。該節慶在已被列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節遺產的基礎上,正進一步審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節遺產。
本屆文化節在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大型民俗表演活動中拉開序幕,《雄獅開泰》、《祈福同祥》、《對渡情歌》、《吉祥平安》、《謎鄉風采》、《激情古渡》六個篇章陣容龐大,表演精彩絕倫。特別是對渡文化節開幕式上舉行的民間祭祀“王爺船”——“金再興”號神船出巡祈風盛典儀式,海峽兩岸共同祈福,兩岸同臺演出成為本屆活動的一大亮點。
臺灣參訪團團長王康壽對記者表示,這是他第三次率團來參加對渡文化節,心情十分興奮。他說:“每次到這里,都強烈感受到一種濃濃的鄉情、親情和同胞情。延續了幾百年的閩臺兩岸對渡文化習俗這一‘活化石’,既見證了長達幾百年的閩臺對渡文化史,更成為維系海峽兩岸同胞情誼、拓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一條紐帶,值得兩岸同胞共同弘揚光大!”
在對渡文化節開幕式上,來自臺北華岡藝術學校的學生們表演了具有臺灣鄉土特色的舞蹈《農閑記趣》和《勇士舞》。華岡藝術學校校長丁永慶深情地說,“對渡”具有獨一無二的閩臺民間交流文化特色,端午節也是兩岸民眾共同的節日,“所以這次我們也帶來了最具臺灣民間特色的舞蹈,與福建鄉親共慶端午佳節”,她激動地表示。
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臺灣參訪團執行長蔡崇熙接受兩岸多家媒體采訪時說,閩臺兩地民間交流,涵蓋了太多文化的元素。閩臺對渡文化習俗,就保持了很多很完整的傳統文化元素,希望通過“閩臺對渡文化節”這樣的交流活動,將石獅與鹿港兩地間兩百多年的緣分不斷延續、拓展下去。
“天地這么大,世界這么寬,鄉愁牽兩岸,思念你的生活!”聽,這是臺灣著名音樂人林垂立帶到對渡文化節現場的新歌,在開幕式上,他帶領泉州電視臺6名歌手一起奉獻給兩岸同胞的《感動》,確實讓大家深深感動。他對記者說,泉州有不少習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傳統,十分令人心動,令人向往,這次,他是從臺灣乘飛機到金門后轉坐小三通航班到泉州,只用了一個上午時間,感受了世界絕無僅有的對渡文化習俗后,心里很有觸動,又想創作一首關于泉州的歌。說著,他情不自禁地哼起:“刺桐花開,紅紅花蕾,美麗名字,是你的城市……”(記者 劉益清)
[ 責任編輯:吳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