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陳鍵興 王攀 來建強
臺商投資大陸現已進入深耕階段,在大陸經商、就學、工作、定居的臺胞更有百萬之眾。新華社近期組織記者前往珠三角、長三角和福建等臺商、臺胞聚集區采訪,了解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下臺資企業的生存狀況和各地協助臺商脫困的作為,以及臺胞在大陸的生活狀態,將自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歷經20多年的發展,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大陸臺資企業現正面臨一系列亟須破解的課題:如何適應大陸宏觀經濟政策和投資環境的新變化?如何因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銷衰退?如何把握兩岸關系迅速升溫帶來的全新機遇?等等。
新華社記者近期走訪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省的數十家臺資企業、各地臺資企業協會和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各地臺資企業正積極應變,加快轉型升級,開辟投資“藍海”,調整戰略布局,積極參與兩岸產業對接與合作,掀起一股以升級、優化為主題的投資新浪潮。
轉型升級:從“代工制造”到“品牌創造”
廣州市臺協會長程豐原的公司長期從事窗簾生產與出口,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下半年起訂單嚴重下滑。形勢逼人,程豐原已著手跨入LED照明和風力發電等投資領域,其中擁有世界專利技術的風力發電項目已完成評估,正在尋找合作伙伴。
他說:“對以制造業為主的珠三角臺資企業而言,轉型升級是既定的方向。”
轉投資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是臺商在轉型升級中的選擇之一。廣東中山大學副教授魏志江說,大多數臺商還會選擇制造業,但將進一步聚焦于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例如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經濟型產業。
目前,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正在籌建“臺企聯鞋業B2B創新園區”。臺企聯副會長于曰江介紹說:“園區的思路是促成臺資制鞋企業‘抱團升級’,改變簡單的生產基地模式,打造集設計、制造、展示、采購于一體的世界級鞋產業中心。”
“轉型升級是必要之舉,再不做,將來后悔都來不及。”這位多年投身制鞋這一傳統產業的“臺商老兵”說。在他看來,只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
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技術和經營形態的“雙提升”,以“品牌創造”取代“代工制造”,是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另一主要方式。
從事傳統家電業的深圳臺資企業艾美特電器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掀起全球空前裁員潮,但這家企業卻逆勢發出急聘一線員工的通告,因為去年其大陸市場銷量增幅高達40%。
艾美特的成功要訣之一,正是強化精致設計和技術創新。艾美特的研發團隊會聚了來自兩岸、香港以及日、法、英等地近500名工業設計精英和相關技術人才,每年自行開發新產品超過200款,擁有數百項技術專利。
艾美特電器副董事長蔡正富說:“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嫁接新的科技元素,再是進一步豐富產品線。”他表示,危機即機遇,眼下正是艾美特實現市場擴張和品牌發展的最佳契機。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張玉冰博士說,加快轉型升級是從事制造業的臺商繼續壯大的必由之路。臺商將由單純的加工生產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向設計、研發、品牌和服務等環節延伸,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創造更高附加值。
跨入“藍海”:現代服務業成臺商投資新寵
去年,臺灣永豐余集團在江蘇昆山投資設立永豐余倉儲(昆山)有限公司,投資總額達2750萬美元。此前,該集團在昆山的投資主要是紙用品和生物農業項目。
在昆山,臺資進軍服務業正成為一股新潮流。目前臺商在昆山設立的服務業企業超過400家,投資總額逾24億美元,經營范圍不僅涉及餐飲、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電子商務、技術服務、倉儲物流等現代生產服務業更是臺商投資亮點。
多年研究兩岸經濟合作問題的張玉冰說,長期以來,臺灣對大陸投資以制造業為主,服務業投資遠低于臺灣對外投資服務業的平均水平。現在,臺資開始跨入這片“藍海”,包括金融、物流、醫療保險、人才培訓、文化創意、環境設計、顧問咨詢等。
近期,臺資進軍大陸金融服務業步伐明顯加快。國泰人壽已在福建設立分公司,臺灣人壽與廈門建發集團合資成立的君龍人壽保險公司開始營業,富邦銀行成功參股廈門商業銀行,統一證券在廈門設立了辦事機構,富邦金控與福建投資集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臺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指出,金融、保險業者如何開拓大陸市場是攸關臺灣競爭力的課題,過去幾年雖有少數業者進入大陸,但隨著兩會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臺灣相關業者將迎來在大陸的快速發展期。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