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90周年紀念日將近,臺盟中央與全國臺聯29日在此間聯合舉辦“五四”運動與臺灣文學發展學術報告會。學者專家在會上指出,臺灣文學革命和新文學的誕生,與大陸“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作用息息相關。
20世紀20年代,臺灣已淪為日據20余載,日本殖民者的“皇民化”、“同化”政策力圖蠶食臺灣人的精神土壤,發生在大陸的新文化運動,給臺灣新文學的誕生注入強勁動力。“中國文化就是臺灣的本土文化……如果硬要切斷臺灣和中國文化的關系,那分割之處必是血肉模糊的!迸_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副主任趙遐秋在演講中引用這句話,他列舉大量史實,論證臺灣文學革命和新文學的誕生是在大陸“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完成的,駁斥“臺灣新文學受日本文學的影響而誕生”的錯誤觀點。
福建臺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登翰指出,臺灣的新文學運動與大陸一樣,都以思想啟蒙和政治救亡為使命,都以新文化的提倡為先導,清算舊體制、舊文化。歷史證明,“五四”新文學運動對臺灣文學產生了直接的啟迪和推動作用。
在京臺胞老代表何標在報告中介紹了臺灣新文學運動興起的過程及“五四”運動后臺灣新舊文學論戰,臺灣有識之士尋找回歸祖國之路的過程。他指出,“五四”思潮能迅速進入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是因為兩岸血脈相連,如今兩岸關系發生積極變化,相信兩岸定能攜手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朱雙一教授介紹了《臺灣民報》在不同階段傳播祖國新文學作品的詳細歷程,深入揭示了海峽兩岸新文學在“救亡”、“啟蒙”、“革命”三大主題上的契合,由此得出結論:“臺灣新文學受祖國‘五四’新文學的影響遠大于日本文學的影響!
主持研討會的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黃志賢指出,薪火相傳的“五四”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五四”精神,繼承弘揚民族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責任。
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汪毅夫、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部分在京老臺胞代表及相關專家學者等共5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記者 王平)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