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十二月十日電 (記者 周兆軍 劉舒凌)“第二屆兩岸信用管理論壇”十日在此間臺灣金融研訓院舉行。兩岸金融擔保業者面對金融海嘯背景下銀行業的金融監管和信用管理漏洞,探討因應策略。
臺灣“中華征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殃及池魚”,兩岸的征信機構和金融擔保市場都受影響;“展望前方,兩岸要走自己的路,從傳統文化資源中尋求解決當下危機的應對措施,在金融風險管理領域不能再唯西方馬首是瞻”。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長黃慕東在專題演講中指出,通過金融風暴,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也發現現有的信用評級標準有重大缺陷,這顯示信用管理必須要做更周密的調整。
黃慕東表示,征信數據庫的建立對于信用管理有極大幫助,中國大陸的信用數據庫漸趨完整,這也是未來發展信用管理的重心之一。
張大為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急轉直下,企業更應尋求自保之道,此時不論金融業或一般企業都必須對信用管理政策作重新的考量,除中小企業要善用公共資源外,也應自建信用管理數據庫。
張大為建議:在執行信用政策上,要避免成見,沒有不會遇上危機的公司;定期調查,掌握往來廠商變動狀況;搜集信息,充分評估厘清信用相關紀錄。
臺灣“金管會”委員葉銀華以臺灣“雙卡(信用卡和現金卡)危機”為例分析說:兩岸金融機構都應警惕信用卡、現金卡發行過多潛在的風險。
葉銀華表示,金融機構忽略風險管控,競相發展消費金融,對消費者授信過度擴張的結果,不僅使金融機構蒙受損失,還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