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劉暢 王宇)第十四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26日在北京閉幕。與會的兩岸金融業界代表和專家普遍認為,在兩岸“三通”框架基本實現、兩岸經濟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金融風暴影響面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建立兩岸金融業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正逢其時。
11月25日至26日,來自海峽兩岸的近400名金融業界代表和專家學者,在北京就兩岸金融業務發展、國際金融風暴對兩岸金融業的影響,以及兩岸金融業的合作前景等議題進行了交流與討論。
“在金融行業里,無論是銀行業、證券業還是保險業,都是臺灣先發而大陸更具后勁,因此雙方互補性極強。”臺灣金融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周添城說。
中國金融學會理事、銀行業專家王晞表示,在目前臺灣島內金融機構區域飽和的情況下,臺灣銀行積極向外拓展、延伸金融體系服務范圍,已經成為必要而且現實的選擇,對臺灣金融業來說,通過兩岸合作可以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增加新客戶,開拓新市場,改善資金的應用結構。
她同時認為,臺灣銀行在經營理念、風險管理、金融創新等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而且與大陸銀行有更強的同質性。因此臺灣銀行參與大陸銀行改革將有助于提高大陸銀行國際競爭力。
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證券業專家童道馳表示,建立兩岸證券業的深度合作將有助于兩岸市場實現雙贏。他說,從1997年至今,臺灣已有14家證券公司在大陸設立了25個代表處,雙方證券業合作已具有深厚基礎。他同時表示,大陸銀行存款充裕,但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還十分有限,需要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發展的步伐。這種發展需求為臺灣證券業躋身大陸市場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
“兩岸保險業面臨著諸如巨災理賠、老齡化社會、醫療保險需求增長等相似問題,因此建立彼此間的互動,甚至建立再保機制十分必要。”臺灣逢甲大學風險管理及保險學教授凌氤寶說。
中國金融學會理事、保險業專家劉智夫則認為,兩岸保險合作首先是大陸向臺灣“取經”。“臺灣保險業市場開放比大陸早,從經驗積累到人才儲備,再到市場開放程度都走在大陸前面。此外,兩岸保險業在農業保險、養老保險、責任保險等許多與社會發展相關的領域具有共同話題。”
臺灣金融代表團首席顧問李紀珠在論壇閉幕式上發言時表示,此次研討會達成的一個重要共識在于,大家認識到在兩岸實體經濟聯系愈發緊密的背景下,雙方金融合作已是大勢所趨。她同時強調,希望兩岸盡早建立金融監管制度,為兩岸金融合作實現突破性進展、兩岸業界攜手抵御全球金融危機建立堅實的基礎。
由中國金融學會、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和“中華經濟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從1994年至今已經舉辦了14屆。據悉,本屆研討會的臺灣代表有119位,是歷屆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