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夫婦時隔8年,第2次回到祖籍地——福建永定縣下洋震思賢村謁祖,在有著500多年歷史,奉祀開基祖吳綱公的吳氏宗祠里舉行了一個簡短而隆重的祭祀儀式。圖為吳伯雄夫婦在宗祠里灑酒,向祖先表示祭奠。 中新社發 游慶輝 攝
中新社漳州八月十四日電 題:兩岸交流凸顯“漳州元素” 吳伯雄十五日將再訪
作者 林國瑞 韓水海 吳鵬舉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赴北京觀禮奧運會之后,將于十五日探訪福建漳州臺資企業天福集團。至此,自二00六年四月以來,已有連戰、江炳坤、吳伯雄、林豐正等臺灣政要先后來到漳州祭祖或訪問。
臺灣政要紛紛踏訪漳州,凸顯了漳州在兩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此間資深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并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漳州元素”將備受兩岸關注。
聯結兩岸情緣的“臍帶”
“臺灣的土地上到處流淌著漳州人的汗水,臺胞的根在大陸,漳州是一枝特別粗的根。”對臺灣歷史頗有研究的中共漳州市委黨校教授何池深有感觸地說。
漳州是許多臺灣同胞的祖籍地,自明清時期以來至少有九十八個姓氏遷移到臺灣。在臺灣現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超過百分之三十五,其中包括臺灣政要連戰、蕭萬長、王金平、江丙坤、林豐正、謝長廷、陳水扁、呂秀蓮等;漳州現有臺胞四千一百多人、臺屬十四萬人。
在歷史上,漳州人片帆渡海,篳路藍縷,不僅為臺灣的開發與發展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同時也把閩南文化和民間信仰傳播到臺灣。島內普遍信仰的開漳圣王、保生大帝、關帝三尊神的祖廟就在漳州。
而今,臺灣與漳州有一樣的民居、一樣的飲食、一樣的風俗、一樣的閩南話、一樣的民間信仰。
臺商投資興業的“樂土”
一九九三年,年近花甲的臺灣天仁集團董事長李瑞河,摸著石頭過了臺灣海峽這條“大河”,來到祖籍地漳州漳浦縣,投資興建天福茶莊。在漳州市有關部門和各界同胞的熱心幫助下,李瑞河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
“初到漳浦的前幾年,我們只有三十多家連鎖店;現在,我們在全球擁有七百八十多家連鎖店,其中在祖國大陸就有近六百家。”李瑞河用自己的發展經歷向人們證實:回鄉投資的路子走對了!
臺商投資漳州始于一九八一年,當年由臺胞投資創辦的“詔正水產有限公司”,成為福建省第一家臺資企業。隨后的幾十年間,一批批臺胞先后回鄉投資興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
面對接踵而來的臺商,漳州市致力投資環境的配套建設。“一個好的環境,企業的宣傳比政府的宣傳效果要來得好,為一個企業服務會引來更多的企業到這里發展,過去如果對一個企業待遇不公,會使一些本來想來的企業嚇跑。”中共漳州市委書記劉可清表示。
據臺灣電子機電協會評估,漳州的投資軟環境在大陸的五十個城市中名列第三。漳州市目前共有臺資企業二千四百一十二家,實際利用臺資額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三,僅次于蘇州和東莞;在福建省位居首位,占閩南地區的三分之二。
對臺出口貿易的“基地”
地處漳州東山島的海峽兩岸水產品集散基地,由國臺辦于二00七年五月批準成立。至今已形成閩臺鮮活水產品交易、水產品貿易展示、水產品加工、保稅倉儲物流等八個功能區,年可加工海內外包括臺灣水產品六十五萬噸。
目前,漳州正在此基礎上積極規劃,擬向上申報把東山島列為對臺自由貿易區、對臺小額貿易市場和國家級臺商投資區。
對臺直接貿易是漳州與臺灣經貿合作的特色。今年以來,漳州對臺貿易逆勢上揚,貿易總額達二億五千萬美元,其中出口七千萬美元,同比增長五成多。在中國商務部宣布大陸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后,漳州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成為有出口天然砂資質的內地七家企業之一,于今年三月首次向澎湖出口一千七百噸天然砂。
漳州市目前有五個臺輪停泊點和五家對臺小額貿易公司,已累計對臺小額貿易出口二億三千萬美元,約占福建省的四成。
二00二年,國家外匯管理局特許東山關區(轄漳州南部地區)對臺小額貿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并辦理出口核銷手續,使得當地對臺小額貿易更加活躍。目前該關區已成為臺灣的一個“菜籃子”基地。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