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知名臺商、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投資設立的廈門長庚醫院正式開業。圖為王永慶先生(前右二)親臨廈門出席長庚醫院開業剪彩儀式。 中新社發 楊伏山 攝
5月6日,由臺灣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在大陸創辦的首家長庚醫院在廈門正式開業。這家表示將引入“長庚特色”管理理念與制度、走平民化路線的臺資合作醫院,將會給患者帶來怎樣的不同
九旬王永慶為開業剪彩
6日上午,92歲高齡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偕夫人親到廈門,為廈門長庚醫院開業剪彩。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高強等出席開業典禮。
王永慶的致辭只講了三句話,第一句是感謝,第二句表態廈門長庚醫院將堅持長庚一貫的“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宗旨,第三句祝來賓健康快樂,工作做出實效。整個發言不過30秒時間。開業典禮上還出現了這樣溫馨的一幕:6名接受王永慶電子耳蝸捐贈的孩子,走到王永慶面前,為他朗誦詩歌、唱歌。一個6歲的小女孩跑到王永慶跟前,親吻他的臉頰。王永慶撫摸著孩子的頭,連說了幾遍“很聰明”。
高強在致辭時對王永慶先生致力于大陸醫療事業發展的創舉表示贊賞。他說,長庚醫院擁有技術精湛的醫生、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必將為廈門衛生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廈門長庚醫院于2005年獲準設立,由臺灣長庚醫院與廈門海滄區公用事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總投資17.8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70公頃,總建筑面積140多萬平方米,分綜合醫院區、教育研究區、養生文化區等,是目前所有臺資企業赴大陸設立醫療院所中單一醫院病房最多、規模最大的醫院。醫院集臨床診療、醫學研究、人才教育及保健事業于一體,最終將建設成為具備國際一流管理水平和醫療水平的大型綜合性醫療服務專業機構。
長庚醫院是王永慶1976年為紀念其父王長庚所創辦的醫院,自創辦以來,目前已在臺北、基隆、高雄等地建有分院。
“長庚理念”:人本濟世 病患優先
“人本濟世,病患優先”,這是王永慶先生為長庚醫院定下的宗旨。廈門長庚醫院行政中心總執行長潘延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就要求我們對所有的患者一視同仁,價格平實,服務周到,從空間布局、醫療流程設計等各方面為方便患者著想。”
此前,廈門長庚醫院已進行了近4個月的試運行,僅4月份就處治門診病患5460人次,急診病患861人次,并做手術81例。患者們開始體驗“長庚特色”。
走進廈門長庚醫院,氣氛與一般的醫院有所不同,墻壁是棕黃的暖色調,“白衣天使”身穿“花衣裳”,聞不到醫院慣有的消毒水味。
廈門長庚和臺灣長庚一樣,實行主治醫師負責制。患者在廈門長庚就醫,從門診接診到住院手術,所有的治療過程都由一個醫師負責到底,這樣醫師對自己的患者病情掌握得更清楚,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長庚醫院采用無紙無片化電腦運作方式,病人就診,從進入收費柜臺掛號到就醫、化驗、治療、取藥或住院等全面采用電腦運行。病人所做各項病理檢驗或拍片,醫生都可從電腦上讀取。病人看完病,到藥房取藥時,藥也早已包好。該院還采用網絡掛號和電話掛號預約看診,可大大節省患者的時間。
廈門長庚所有醫療器械都比照臺灣長庚的標準來設置。在治療流程上,廈門長庚目前招聘的大陸醫生,將和臺灣長庚醫生一樣,同時用中、英文記錄病歷檔案,并用英文研究會診病例。
潘延健說,廈門長庚不收紅包、不收回扣、不收住院保證金,在價格方面也走“平民路線”,醫院于今年初獲評為三級醫院,收費標準按廈門市的規定確定。目前有二三十名臺灣醫師輪流來廈門長庚醫院工作,他們持有來大陸短期行醫的許可證,來廈時多負責培訓或從事特色醫療。院方表示,廈門長庚肯定要以大陸的醫師為主體,臺灣醫師將在該院醫師隊伍中約占20%至30%。
“長庚”進廈門有利促進競爭
廈門長庚規劃興建3000張床位。到明年初,一期工程建成后將達到2000張床位。潘延健說,從近4個月的試運行來看,病人的人數還不算太多,這對一家新開業的醫院來說也是正常,令人高興的是醫院的整體表現得到了病人的肯定。同時潘延健分析說,交通不便以及尚未納入醫保是目前制約廈門長庚業務發展的主要原因。
廈門長庚地處島外海滄,位置比較偏遠,目前只有兩路公交車經過該院,盡管醫院自己準備的接送車頗受海滄當地人歡迎,但就島內居民而言,基于路費、路途的成本考量,島內居民更愿意在島內大醫院就診。院方表示,期待以后在道路、交通工具方面都有不斷的提升。另外,希望憑借日益便捷的廈金航線,將金門地區的民眾納入服務范圍。
按目前相關規定,申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醫院最起碼要營業一年以上,此外臺資醫院申請實行醫保卡刷卡,情況也比較復雜,此前還未有先例。目前,雖然廈門市政府已特批允許長庚醫院擁有申請資格,但要成為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還需要時間。“我們更期待臺灣同胞能在廈門長庚使用臺灣的健保卡,但這需要臺灣當局開放政策。” 潘延健說。
廈門長庚醫院是否會對本地醫院產生影響?廈門市衛生局局長黃如欣的看法是:“以往,廈門的大部分醫院都是公立的,‘長庚’來了,通過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競爭,應該有利于改善醫療市場的結構,通過公平競爭,有利于提升醫療質量和水平,同時競爭也可能會使醫療價格適當降低,這都是對群眾有利的事。”(蔣升陽)
[ 責任編輯:楊云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