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4月25日電(記者周正平 王昀加)一條石斑魚,從育苗階段到養成出售,有可能要兩渡臺灣海峽--這是瓊臺兩島在農業領域的產業分工逐漸形成后,出現的有趣現象。
隨著臺商投資海南農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海南已經成為臺灣農業生產、加工、營銷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臺灣嘉義人蔡江賜1996年就到海南三亞投資舉辦海水養殖場。他介紹說,在海水魚養殖業方面,兩岸已形成海南育苗,臺灣養成,然后回銷大陸市場的產業流程。
蔡江賜在三亞市紅沙港內灣,擁有一片海水養殖池塘,繁育龍膽石斑、老虎斑、青斑、豬麻斑、海利斑、白包公、三刀、紅魚、金鯧等20多個品種的海水魚苗。蔡江賜告訴記者:“這里的氣候非常好、水質優良,同樣的技術條件,在三亞,種魚產卵比臺灣要早兩個月。”
他說,在大陸方面對臺灣部分鮮、冷、凍水產品實行零關稅優惠措施和檢驗檢疫便利后,臺灣鮮活水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市場正在形成,海水養殖業者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調整生產、營銷布局。
在種植業方面,臺商則利用海南優越的熱帶氣候條件和豐富的土地、勞動力資源,引進臺灣優良品種大面積種植,擴張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產品不僅保持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還開辟了大陸高端農產品市場。
據海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的統計,目前,在海南設立的臺資農場,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有57家,其中,3000畝以上有12家,獨家農場面積最大的達到15000畝;在瓊臺商引進了臺灣水果、瓜菜、花木、水產等良種500多個,得到較大面積推廣的品種150多個。
臺北人唐成光1990年到海南投資創業,在定安縣龍洲鎮租地2100畝,創立了海南龍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主要種植菠蘿、圣女果、番石榴、火龍果、楊桃等臺灣水果。他引進的臺灣優良品種臺農17號菠蘿,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畝產在7000斤以上,在大陸和日本、韓國市場的銷售情況都很好,去年僅在日本市場就銷售了300多噸。他告訴記者,在臺灣時,很難想像自己可以擁有這么多土地。
海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徐剛認為,臺灣農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在種苗、生產技術、管理、加工、儲運、營銷等方面均具有很大的優勢,而海南是中國熱帶農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發展熱帶農業的條件優于臺灣,土地、勞動力成本低于臺灣,因此,兩島加強農業領域的分工合作,既有利于臺灣農業拓展發展空間,也有利于海南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海南是大陸首批設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目前,已成為臺商投資大陸農業的主要聚集區。據海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的統計數據,迄今為止,臺商在海南設立的農業企業已達428家,實際投資約4億美元,承租土地約20萬畝,臺商投資涉及種植業、種苗業、水產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業休閑業以及生產資料服務業。
[ 責任編輯:田云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