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二月十四日電 題:海峽兩岸鬧元宵 同根同源同習俗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春節黃金周才結束,元宵節又將至。已連續舉辦五屆的“兩馬(馬尾與馬祖)同春鬧元宵”活動即將登場,再度演繹源遠流長的海峽兩岸鬧元宵習俗。
元宵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最富有人情味的傳統節日,也稱“燈節”、“團圓節”。每當這個節日到來,人們總是張燈結彩、吃元宵,并舉行豐富多彩的燈會、舞龍、舞獅等民俗活動。
福建東山縣博物館多年研究兩岸民俗文化的專家孫英龍稱,臺灣元宵節是從祖國大陸特別是閩南一帶傳過去的,可以說是習俗相同,同根同源。
與大陸一樣,燈展燈會也是臺灣元宵節的重要活動項目。據《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節慶卷)?歲時慶典》記載,“花燈是臺灣元宵節中最典型的民俗物品,民間賞花燈習俗近年更因觀光事業日益發展,花燈制作愈加復雜,花燈的展會也愈來愈多,各地的花燈展會都吸引了非常龐大的游客群”。
各式各樣的花燈,點綴兩岸元宵節的熱鬧景致與流光溢彩。提燈上街出游的習俗,俗稱迎燈,也在閩臺許多地方盛行,更增添節日的濃郁氣氛。而且,兩岸花燈的制作已由過去的紙扎轉變為更多地利用塑料、電子激光等新材料新技術,再配以聲控、電動設備,走向電動化。這是兩岸花燈鬧元宵由傳統向現代發展的一道新景致。
據介紹,前幾年,泉州傳統花燈還應邀赴臺展出,繡球燈、料絲燈、宮燈、扇形孔雀燈等品種繁多的花燈引來觀者如潮,獲得臺胞的高度贊譽。而今年,澎湖天后宮將再度來泉州,與泉州天后宮聯手舉辦“平安乞龜”民俗活動,表明兩岸“乞龜”習俗也是一樣的。
“乞龜”是元宵節臺灣民間盛行的一種風俗。龜是長壽的象征,元宵期間面龜、面線龜、花生龜、蛋糕龜、米包龜、金錢龜、黃金龜等種類繁多的龜,便供奉于臺灣寺廟,供民眾乞求吉祥、增福添壽。
孫英龍說,元宵節臺灣民間還有新丁餅、放天燈等風俗,也是從大陸傳過去的,但迄今也有所發展和變化。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