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 美國《僑報》1月30日發表大陸資深兩岸問題專家李家泉撰寫的題為《我對李遠哲先生的希望》的文章說,臺灣未來的走向,不僅關乎2300萬臺灣人的福祉, 也關系到全體中國人的核心利益, 關系到民族感情。“臺獨”沒有和平, 分裂不會穩定,事關全局不可不慎, 心所畏危不能不說。但愿兩岸民眾都很景仰和身負眾望的李先生,能以臺灣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兩岸關系的大局為重,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以臺海和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為重,在“解毒(獨)”、“化獨”問題上更好地施加影響,真正實現“島內和諧、兩岸和解、臺海和平”,則國家幸甚,民族幸甚,兩岸人民幸甚。
文章原文摘錄如下:
李遠哲先生是自然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聞名久矣, 筆者很是景仰。筆者的一位外籍華人朋友,也是李先生的好友,過去曾多次告訴筆者:李先生對兩岸關系的未來一直懷著良好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兩岸都滿意的解決,他本人也會朝這個方向努力。正因為此,26日和次日,筆者很認真地兩度聆聽聽了臺灣TVBS電視臺“101高峰會”節目中播放的對李先生的專訪。
李先生談的內容很多,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是兩段話:一是他過去赴大陸拜會鄧小平時,鄧曾問過他,民進黨為何要“臺獨”。李答復:大陸的“統”是為“反壓迫”,由于長期受外強欺侮, 希望兩岸能和好、團結;臺灣的“獨”也是“反壓迫”,希望能有“出頭天”和“當家做主人”。可見“統”和“獨”是有“共同點”的,都是為“反壓迫”。二是他在一次APEC會上遇見胡錦濤先生時,曾向胡建議:海峽兩岸,你不能只抓大陸這邊的人,也同時要抓好臺灣這邊的人,要不然臺灣就會越走越遠。
筆者對李先生的這兩段話很欣賞,覺得含義很深,值得回味。關于第一段話, 筆者不久前曾發表題為《中國大陸也有“出頭天”問題》的文章,意即不僅臺灣有“出頭天”問題,大陸也一樣。要“出頭天”,自然要“反壓迫”,與李先生所說大體相同。大陸的“反壓迫”、“出頭天”,矛頭針對西方侵略勢力,且至今沒有完全解決。臺灣“反壓迫”、要“出頭天”,矛頭卻主要針對大陸。臺灣人民“反壓迫”、要“出頭天”, 我們非常理解。問題是,不該搞分裂,這樣會被外國侵略勢力或反華勢力利用,使兩岸中國人陷入內斗和相互消耗之中。臺灣的“反壓迫”、“出頭天”,應融入整個中國的“反壓迫”之中,沒有整個中國的“反壓迫”,則臺灣的“反壓迫”、“出頭天”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正如李先生所說,兩者有“共同點”,大方向應是一致的,決不能墜入外國勢力所設置的“中國人斗中國人”的圈套。
關于第二段話, 筆者更有同感,大陸在認識上也越來越深刻。“臺獨意識”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基于錯綜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孕育和生長出來的。感覺到或已看到的東西,還應調查、研究、分析, 更深刻地去理解、認識它,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這就是李先生所說,不能只抓大陸這邊的人。
不過,抓大陸這邊也很重要,沒有大陸的和平發展,總體上就沒有“反壓迫”的實力, 就很難爭得完全的“出頭天”,也不可能做到對臺灣更有力的支持,并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但另一方面,不能不抓好海峽對面的人,包括思想上的認同和物質上的支援。抓好了,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助力”,抓不好,反可成為“阻力”。大陸以胡錦濤為代表的新領導集體,對臺十分重視和強調“以人為本”,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相信積以時日,定會收到很好的成效。
鑒于此,筆者寄望于李先生。李先生是科學家,德高望重,又是臺灣本土人,頗有影響力,且李先生本人對改善和解決兩岸關系素有良好愿望。執是之故,甚盼李先生能發揮別人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想必李先生也明白,無論過去或現在,兩岸都有人對李先生兩次“挺扁”甚感不理解和不諒解。最近又聞李先生要“挺謝”,更感不解。李先生自己也說:臺灣有些人就是“不喜歡”他。為何?筆者以為,可能是因為他所“挺”的扁和謝都是力主“臺獨”之人。其實不是不喜歡李先生, 而是不喜歡、不理解他為何總要支持“臺獨”。
陳水扁在位8年,臺灣不僅沒有“向上提升”,反而“向下沉淪”。謝長廷呢?雖與扁有不同,有能力,也有魅力,但畢竟也主張“臺獨”,他們只有“柔性臺獨”與“激進臺獨”之分,沒有“臺獨”與“非臺獨”的本質區別。筆者曾發表文章說,“臺獨”乃“十惡”之源,只要民進黨不改“臺獨黨綱”,不轉變為良性政黨,選舉這樣政黨的人出來主政,不僅島內不得太平,兩岸關系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周邊地區都會受影響。過去的教訓太深刻,但愿不要重蹈覆轍。
從李先生的整個發言來看,顯然懷有不少美好的愿望。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也就是所謂“威權時代”, 李先生目睹親友一個個遭迫害,從而向往和平、民主和自由,向往“出頭天”和“當家做主”,也因此而擁戴民進黨,反對國民黨,這是很自然的。然而天下從無永遠不變之事物,且不論國民黨有無變化或變得怎么樣,民進黨卻向民眾期望的相反方向大大地變化了。所謂“民主”、“自由”、“出頭天”等,成了民進黨內少數政客操弄的工具,成了極少數人鬧分裂、搞“臺獨”、維護個人權益的手段。謝長廷比較柔軟,人很機靈,然如不拋棄“臺獨”理念,不和“臺獨”劃清界限,確有可能變成更具欺騙性和危險性的政治人物。
3月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李先生仍傾向于支持綠營和謝長廷,這是李先生的權利,別人不應干預。然其所說理由,如國民黨“立委”選舉已大勝,必須給予“制衡”, 以防止“一黨獨大”,許多人就不以為然。不能說李先生說的完全沒有道理,但筆者認為,衡量的標準,應是誰執政對民眾更有利,不能走老路,只看藍綠、“本土、非本土”了。
依筆者所看到的,民進黨在政治上、路線上、政策上存在的問題太多,下一次臺以便反躬自省,未必不是好事。其執政8年,政績那么差,絕非偶然。如一次次原諒,一次次保它過關,還叫什么“政黨輪替”?什么“民主政治”?而且這樣做,不是在為后人樹立一個很不好的“先例”?還有藍綠,若一個占“立法院”,一個占“總統府”,相互對立, 繼續撕殺,沒完沒了,這對民眾有何好處?李先生說:今后在臺灣,“政黨輪替應屬常態”。既然如此, 就更應沒有好怕的, 應相信民眾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