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臺交會”鑄就了一道跨越海峽的三色“彩橋”,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風雨歷程,在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11個年頭,“臺交會”再邁新征程,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兩岸業界對其青睞有加,不僅因為它是海峽兩岸間規模最大的機電展覽會之一,而且因為其煥發磁力“吸附”系列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使得4月成為兩岸尤其是廈臺各界“交易、交流、交友”的“蜜月期”。
“臺交會”組委會副主任、副市長黃菱在接受本報(注:廈門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第十一屆“臺交會”,理應為其未來十年帶來新氣象。“臺交會”的目標,就是早日辦成海峽兩岸攜手合作、共拓全球市場的亞洲一流的機電專業展覽會。在這個過程中,兩岸“交易、交流、交友”的平臺也越搭越大。
“臺交會”將上個新臺階
問:海內外矚目的“臺交會”,十年再邁新征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更名,增加了對臺進口功能。作為“臺交會”組委會副主任,您可否談談更名的意義所在?
答:走過十年后,“臺交會”理應上個新臺階。同時,第十一屆“臺交會”,也應該為未來十年帶來新氣象。盡管“臺交會”的舉辦宗旨和目標定位不變,但展會的內涵、辦會方式、影響力和領域等,應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發展而提升和轉變,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有一個提升。
“臺交會”舉辦之初,名稱定為“廈門對臺出口商品交易會”。那是因為長期以來,在兩岸貿易高速發展的同時,大陸對臺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為了促進和推動對臺出口,更好地發揮廈門對臺經貿交流的橋梁作用,廈門市政府決定聯合有關專業機構共同主辦對臺出口商品交易會。
如今,交流的產品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兩岸間不僅在出口方面存在廣泛的交流機會,在深度開發大陸市場方面也存在許多良機。我們希望通過“臺交會”,把臺灣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技術引進到祖國大陸來。當然,祖國大陸廣闊的市場,不僅對臺灣的機電產品有強烈的吸引力,對臺灣的諸多特色商品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比如,臺灣的農副產品等。從這個意義而言,“臺交會”的更名無疑實現了自身內涵的又一次創新。
搭建會展商務旅游大平臺
問:我們知道,在此之前,您一直希望能在“臺交會”期間形成一個對臺活動密集的時間段,甚至也提到過辦成“對臺活動周”。如今,我們注意到,本屆“臺交會”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配套活動豐富多彩,涉及各個領域,營造了一個兩岸交易交流交友的“蜜月期”。對此,您是如何評價的?這么多的配套活動從何而來?
答:這是喜人的變化,也是兩岸攜手、長期推動的結果。“臺交會”在辦會之初,就有一個明確宗旨——搭建一個兩岸“交易、交流、交友”的大平臺。
十年來,“臺交會”一直在精心培育一個機電專業展的同時,精心搭建一個兩岸交流交往的舞臺。廈門,作為對臺前沿陣地,每年兩岸間的經貿、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交流交往活動非常多。就組委會而言,是非常希望把“臺交會”辦成一個兩岸人員、商品、信息“高濃度”匯集的盛會。
事實上,我們也注意到,臺灣業界人士來廈參展、參會,還有其他的需求。比如說,一位臺灣商人前來赴會,他不僅在尋找貿易機會,也在為其公司尋覓人才,甚至他還是個鳥類愛好者、旅游愛好者。我們的“臺交會”搭建起一個大平臺,就是要將會展、商務、旅游等結合起來,滿足客商多方面的需求。
值得高興的是,這些配套活動并不是組委會刻意去做的,而是有關部門借助“臺交會”這個“大平臺”而搭建起的各個“小平臺”。從活動內容來看,第十一屆“臺交會”配套活動已經延伸至經貿、科技、文化、藝術、體育、旅游、環保、人力資源等領域。這說明,“臺交會”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和影響力。
潛心辦好“臺交會”
問:眾所周知,專業辦展是“臺交會”的生命力所在。這么多的配套活動是否會沖淡這個主題。在專業辦展方面,“臺交會”未來十年有何變化?
答:“臺交會”是大陸最早由兩岸共同舉辦的專業展覽會,也是目前海峽兩岸間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機電專業展之一,海峽兩岸間“交易、交流、交友”的重要平臺之一。
我說過,這些配套活動都是“臺交會”“吸附”過來的,與“臺交會”相得益彰。組委會的精力還是潛心辦會。未來十年,“臺交會”促進兩岸“交易、交流、交友”的宗旨不變,打造亞洲有影響力的機電專業展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在專業辦展方面,我們還是在機械和電子兩大門類商品上下工夫,爭取在兩大門類內更加專業化一些。目前,“臺交會”的機械類、儀器儀表及工控類、光電類、模具類展品已具備一定的規模效應,本屆機械類別展位800個,儀器儀表及工控類展品展位超過300個。
問:未來十年,“臺交會”的努力方向已非常明確。就您而言,您覺得達到這個目標最需突破的是什么?
答:“臺交會”的目標,就是早日辦成海峽兩岸攜手合作、共拓全球市場的亞洲一流的機電專業展覽會。對于一個成熟的專業展而言,專業客商的數量和質量是關鍵。因此,大會組委會需要進一步拓展的就是繼續加大招商力度,爭取更多的專業買家到會,讓展商、客商有效對接洽談,進一步提升大會實效性。當然,還要想方設法提高參展商品的專業化水平。
來源:廈門日報
[ 責任編輯: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