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人社局和市統計局發布了“關于公布2014年度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通知”,通知顯示,2014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77560元,月平均工資為6463元。據悉,本次北京統計的工資總額為職工個人稅前工資,還包括了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的個人繳納部分等。
記者進行了粗略計算,按照現行社保繳納比例,6463元的月平均工資扣除8%的養老保險517元,2%的醫療保險129元,0.2%的失業保險13元,12%的公積金776元,再減去個稅48元,職工個人每月實際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不足5000元。
5000元在北京是富足,是夠活,還是輕松?工人日報記者在京城實地采訪了幾位年輕人。
只夠基本生存,不敢奢望生活
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畢業于普通大學,張燁身上除了文藝沒有特殊標簽。
周六晚上10點,宣武門附近的一座寫字樓里,26歲的雜志編輯張燁終于碼完了這篇稿子的最后一個字,她疲憊地關上電腦,起身張望,工作平臺上已經沒有別人了。
收拾好東西,張燁快步走向地鐵站,她要在末班地鐵之前趕回東五環外的住所。為了節省房租,她把房子租在了距離單位14站地鐵的常營,這段被張燁調侃為“工作和生活間應有之距”的路程,每天都需要花費兩小時以上的時間。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其中,五環外常住人口達1097.9萬人,占全市的比重為51%。
“房租1800元,手機費100元,水果零食150元,交通費250元,吃飯1200元,生活用品50元……”在張燁住處的一個小本子上,記者看到,細心的張燁對自己每月較大的開銷都進行了記錄。除去生存所需的基本開支,她還有1500元左右可供自由支配。不過,加上周末和朋友聚會,還有平時買衣服和化妝品的費用,工資基本就沒有剩余了。
工作以來張燁很少在商場購買衣服,通常她會和閨蜜在逛街的時候偷偷拍下衣服的吊牌,然后在淘寶上尋找有折扣的同款服裝,這樣能節省30%~50%的費用,化妝品她會找朋友從免稅店代購,平時張燁很少打車,除非打車軟件有數額較大的優惠券。
張燁每月固定有200元左右的支出用于觀看演出。學習中文專業的張燁有點“文藝范兒”,去小劇場看話劇是她平時主要的興趣愛好,“黃昏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一眼望去滿街都是美女,高樓和街道也變換了通常的形狀,像在電影里……”話劇《戀愛的犀牛》中的臺詞張燁能大段大段流暢地背誦。
生活中常常還有不期而至的“意外”花銷。今年是張燁大學同學結婚的高峰期,“最怕接到老同學的電話”,張燁向記者吐槽,這意味著自己又要有少則三百元多則上千元的紅包支出。
“現在的工資只夠基本生存,但是這就是北京吧。”張燁這位80后很釋然。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