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官員詳解:工資增速為何與居民感受不同?
平均工資統計旨在反映用工成本 將增設體現報酬結構和差異指標
2009年,“被”已經成了一個網絡熱詞,其間也不乏“工資被增長”的質疑聲。工資為什么會“被增長”?平均工資數據對企業和群眾的切身利益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國家統計局將如何改革和完善工資統計制度?平均工資增速能“跑贏”GDP和CPI嗎?國家統計局人口就業司司長馮乃林對此一一作出回應和解答。
平均工資不能等同領到的錢
問: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統計始終是老百姓非常關注的統計指標。但有不少人都把工資收入簡單等同于個人收入,這種理解對嗎?這個指標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到底反映的是什么呢?
答:這種理解確實是一個誤區,勞動工資統計的根本目的是反映勞動力用工成本。平均工資實際上不是每個人拿到手的錢,而是雇傭方等企業所支付的勞動力成本。根據國務院《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以貨幣或實物形式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等。其中包括了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職工個人應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
工資統計制度有缺陷
問:社會上有一種質疑聲說“我們的工資是被增長”了,您怎樣看待這種質疑?“工資被增長”的原因何在?
答:首先,我們的統計原來沒有把私營單位包括進來,反映的是除了私營單位的工資數據。其次,我們發布的是平均數,從統計上來說,其弱點就是把差異給刪掉了,高收入的人只要有一兩個,他們工資的增長就會造成平均數的增長。所以,“工資被增長”確實是比較形象地反映了工資統計制度的一個缺陷。
私營單位平均工資較低
問: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目前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的情況?
答: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數量大。根據調查推算,2008年底,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約有6676萬人,相當于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制度所包含從業人員的54.75%。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較低。2008年底,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約為17071元,只相當于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制度平均工資的58.40%。
統計方法改變不會影響福利
問:這樣說來,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納入平均工資統計后,將會使得整體的平均工資水平下降。這會給企業和老百姓帶來哪些影響?
答:很多政策實際上都是依據平均工資制定的,平均工資下降了以后,確實可能會對居民的養老、失業、醫療、生育、保險等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發布包括私營單位在內的平均工資數據后,有關部門將評估其對現行政策的影響,制訂相應措施,積極研究出臺一些新的政策銜接辦法,不會使得因為統計方法改變而造成對老百姓福利方面的影響。
工資統計將進行一系列改革
問:除了擴大工資統計范圍,國家統計局在工資統計方面還將進行哪些改革完善?
答:我們打算在今后兩三年進行一系列的改革:
第一、針對目前工資統計只有平均工資,不能很好地反映工資收入差異的問題,我們將在今年進行試點,增加反映勞動報酬結構和差異的統計指標,取得經驗后在全國推廣。指標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增加反映工資結構的指標,增加并規范企業對使用勞務派遣人員的統計。
第二、改革勞動工資統計的調查方式。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制度一直延續了全面報表的統計方法,報表單位有150多萬家,工作量很大,而且對數據也不能做更多的分析。所以我們從2010年開始,將逐步推廣在私營單位以外的其它單位也實行抽樣調查。
第三、改革勞動工資統計的數據匯總方式。從2009年年報開始,我們將改變現行工資統計數據逐級匯總的模式,要求地方統計局直接上報基層單位數據,由國家統計局對基層單位數據進行超級匯總。
第四、從今年起,我們將改進工資統計的數據發布方式,每年在國家統計局網站上發布詳細的分行業、地區、注冊類型和單位類型的年度數據。
近十年工資增速跑贏GDP
問:我們注意到,有網友對平均工資表達了兩點期望:一是期望工資的增長速度不低于GDP的增速,二是期望工資的增長速度比CPI指數高出10%。您如何看待這樣的期望?
答:從1990年到現在,除少數年份外,平均工資增速都是高于GDP的增速的。2000年以來的所有年份,平均工資都“跑贏”了GDP,當然,這個平均工資的統計還不包括私營單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是因為最近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都一直非常關注民生,出臺了很多好政策。
從CPI的情況來看,1990年到2000年,平均工資的增長始終高于CPI的增長,尤其是2000年以后,比CPI要高出10%左右。這說明老百姓這些年得到的實惠比較多。但這種始終高出CPI十個點的現象,我自己認為是比較特殊的,應該不是一個常態。(記者 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