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計劃大規模興起 曹志政 攝
從嘉峪關西望,在河西走廊之西,毗鄰新疆的茫茫戈壁上,一排排銀色“風車巨人”,千里布陣,百里為營,槳葉旋舞,蔚為壯觀。
甘肅欲用十幾年時間,把這里建成世界最大風電基地,讓昔日的“世界風庫”變成“風電之都”。
甘肅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第二步,到2020年,裝機容量增加到2000萬千瓦;第三步,2020年以后,裝機容量繼續擴大到3000萬千瓦以上。
屆時,裝機規模超過三峽電站的50%,相當于建成10個葛洲壩電站或者18個大亞灣核電站,已知的總體投資規模將達3000億元。
但是擺在這個美麗藍圖面前的,也有難題:電能送往何處,如何調峰調頻,誰又能成為風電的終端用戶?
乘風而起
甘肅深居西北內陸,成雨機會少,大部分地區氣候干燥,屬大陸性很強的溫帶季風氣候。甘肅省發改委的有關人士說:“過去,西北風從山坡上吹過,帶來的是黃沙與黃土,留下的是貧窮與荒蕪;如今,人們看到了風的價值,并從中找到了新能源的曙光。”
據悉,甘肅省內河西走廊的風能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酒泉市的瓜州縣、玉門市荒漠地區及肅北馬鬃山地區素有“世界風庫”之稱。整個河西走廊的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約2億千瓦,僅酒泉市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就在4000萬千瓦以上。
1997年6月,在距玉門鎮不遠的戈壁灘上,4臺300千瓦的實驗性風力發電機組誕生,甘肅風力發電由此起步。此后的10年,甘肅的風電發展磕磕絆絆,始終難有大作為。
2006年,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構想。甘肅省委書記陸浩為此專門以“一項關系全局的大戰略”為題撰寫了調研報告,明確提出了“三步走”,最終實現3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長遠目標。
此后風電建設驟然提速。中國國電龍源集團、大唐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廣核集團等20多家知名企業,在河西走廊跑馬圈地。
2008年,甘肅省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突破100萬千瓦,酒泉地區已建成5個風電場,到2009年底,總裝機容量又翻了一番多達到220萬千瓦。
“其實,到2015年實現1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只是一個保守預期。”有關人士介紹說,按照目前的規劃和建設速度,到2010年底,風電裝機總容量達516萬千瓦,到2015年達到1271萬千瓦。
在酒泉市,2008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一個5萬千瓦級的風電場開工建設。高大的風車在戈壁清風的吹拂下有節奏地轉動著,當地村民用夸張而詼諧的語氣說:“那可是錢啊!轉一圈就是兩毛錢,你數數看,一天它要轉多少圈?”
技術“瓶頸”
其實,甘肅并沒有“孤軍挺進”。相鄰的新疆和內蒙古兩自治區的風電開發,起步更早。新疆已建和在建風電裝機為75萬千瓦,2010年規劃風電總裝機預計達355萬千瓦;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在2009年初就突破了300萬千瓦。
2009年8月8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電工程“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儀式”在酒泉玉門昌馬風電場舉行。
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后,一些有識之士也隨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認為,“酒泉風電基地開工建設,它是我國著手解決目前風電發展過程中,盲目建設、布局分散、規模過小等問題的一種嘗試”。但他隨之指出:甘肅的風電發展當以內蒙古為鑒。據介紹,內蒙古目前雖然擁有全國第一的裝機容量,但由于風電裝機并網發電難如人意,約三分之一的風電裝機并網項目處于閑置狀態。
中投顧問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的風電產業技術瓶頸無法突破導致成本高企、風電設備投資過于盲目、電網設備相對落后、風電并網技術規范的缺失等問題仍然困擾著風電產業。因此,實現真正的風電強國夢,裝機容量并不是唯一指標,產業鏈的整體進步才是風電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其實,甘肅早就意識到了風電并網與外送的問題,2008年3月,蘭州—酒泉—瓜州的75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工程項目開工,到2009年底,甘肅電力公司投資、建設和管理的750千伏武勝到白銀的輸電工程竣工。
“光配套一條750千伏的輸電線路還不夠。”按照甘肅省發改委的超前設想,河西走廊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規劃研究工作目前已全面啟動。
除了電能輸送的技術難題外,電網的調頻調峰和電量消納問題,也一直令甘肅困擾。甘肅電力公司的有關人士表示:如果要實現河西2000萬千瓦風電全部外送,那么就必須在“風電走廊”再建2000萬千瓦規模的水電或火電,但河西走廊缺水不可能再建大型水電站。同樣,因為火電需要水冷,缺水建大型火電也沒有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甘肅電網能夠承擔風電調峰的發電能力約150萬千瓦,根本無法滿足未來風電所需要調峰能力的要求。
專家們還在擔心一個問題:即使解決了電網輸送和調頻調峰問題,電賣到哪里去?預計2010年甘肅全省的最大用電負荷可達到950萬千瓦,售電量達到560億千瓦時。顯然,巨大的風電,甘肅根本用不完,甚至用不上。
由于有諸多瓶頸難突破,甘肅的風電產業正陷入質疑的漩渦之中。有人說,盲目發展將導致“風電大躍進”、產能過剩。也有人說:這是能源企業集體“綁架”地方政府,在西部圈地無視地方承受能力。
多路突圍
在日前的一次新聞通報會上,甘肅電力公司表示,目前已獲得國家電網公司的支持,正計劃將風電銷售到“三華”地區,讓華南、華北和華中成為甘肅風電的終端用戶。
如果解決了銷售問題,其它問題如何解決?記者了解到,目前甘肅正在用多路突圍的辦法,試圖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強勢推進風電建設。
通過測風掌握詳盡的風能數據,一般都需要1到3年時間。目前甘肅正在利用新一輪全國風能資源普查的機會,開展風能資源豐富區的資源詳查和綜合評價,詳盡掌握風能資源分布及其變化規律,建立風能資源數據庫,為風電場選址提供可靠數據支持。
風電基地建設成敗的關鍵在電網, 目前甘肅電力公司正在國家電網公司的支持下加快750千伏超高壓電網工程向河西走廊風電基地的延伸,規劃中的正負800千伏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網正在試圖連接華中和華北電網。
甘肅在加快河西走廊風電基地建設的同時,正充分利用煤炭、水力和太陽能等資源,爭取實現風電和火電、水電、光電的互補,確保電網的穩定運行和風電的安全輸送。在河西走廊,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個10兆瓦光伏并網電站已經開始在敦煌市建設,其中,國投華電建設的10兆瓦光伏電站中的1兆瓦已經正式并網發電;我國第一個荒漠化并網型光伏電站——大唐武威太陽能1兆瓦電站已建成投產。據悉,酒泉市規劃到2015年光電裝機要達到200萬千瓦,嘉峪關市遠期規劃光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萬千瓦。
甘肅還希望通過風電運行管理和就地轉化,讓風電“落地生金”,在風力資源富集區發展適應電源特點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載能產業,發展電解水制氫、高容量動力電池充電等儲能產業,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等新興產業的培育工作,已經提上日程。
甘肅省委省政府多次強調必須著力提升風電裝備研發制造能力”。目前,甘肅已在蘭州、酒泉、白銀等市規劃了風電裝備產業園,努力形成集研發、制造、認證、測試、培訓、配件供應、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把甘肅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風電設備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