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傅沙沙)兩會期間,北京人口問題再次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不少代表、委員對2020年的常住人口規劃目標憂心忡忡。
北京市2020年的常住人口規劃目標或將提前10年“破線”,達到1800萬———昨天,市政協委員陸杰華提案建議,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應制訂人口目標并嚴格執行,并建立制度化人口規劃和人口信息平臺。
聚焦
三年三提人口資源矛盾
“2020年,北京人口總量肯定超標”,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這一目標,昨日,市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吳守倫表示,11年內,人口增量控制在45萬以內,這對北京而言幾乎是一個無法達成的任務。
“北京的人口資源矛盾,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有提及”,吳守倫說,“前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矛盾的論述是‘沒有緩解’;去年則是‘矛盾加劇’;而今年已經升格為‘矛盾十分突出’”。
據政協大會提案組副組長司樂軍介紹,今年市政協全會上,委員們遞交的關于北京人口問題提案就有十余件,成為一個熱點。記者查閱發現,毛大慶、李里特等委員都分別從教育資源、住房條件以及人口管理制度等方面,對北京的人口問題建言獻策。
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也在前天的政協大會上提出建議,嚴格控制人口與城市擴張,呼吁建立京津冀大都市圈,以外擴機制緩解北京人口壓力。
現狀
半數人集中在四個城區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陸杰華目前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他從1984年起研究人口問題。去年,他就針對北京重點新城人口問題提案,并詳細調研。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1755萬。陸杰華說,估計在“十二五”初期,首都人口即將突破常住人口1800萬的關口,這也是2020年的人口規劃目標。其中,常住流動人口近乎占常住人口的1/3。且人口分布嚴重不均勻,超過半數常住人口聚集在朝陽、豐臺、石景山和海淀。首都功能核心區每平方公里有22546人,而城市發展新區為748人/平方公里。
影響
城市資源體系面臨“崩盤”
致公黨北京市委之前曾成立專門調研組,從多方面調查分析北京城市化過程及其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分析稱,北京的人口城市化、經濟城市化和空間城市化都呈現快速發展局面,也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城市自我調節能力下降,生態系統彈性度下降,潛在的生態危機日益嚴重。
吳守倫表示,人口激增,導致北京水資源、交通資源、教育資源、城市就業均面臨巨大壓力,“再發展下去,城市資源體系肯定無力支撐”。
陸杰華也認為,常住人口規模迅速膨脹將嚴重考驗北京市的區域承載能力,尤其是對北京市的水和土地資源以及公共交通和環境構成巨大壓力。
建議
政協委員陸杰華
人口目標應轉變思路
陸杰華教授建議,人口目標應從只規劃數量轉為數量與結構并重,規劃對象應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轉變。而實現人口規劃的手段應在行政、經濟途徑的基礎上擴至法律、社會等綜合途徑。
“人口規劃是件嚴肅的事,不能隨意突破。”陸杰華認為,要對人口規劃執行進行監督、評估,根據變化調整規劃指標。
致公黨北京市委
嚴控人口建大都市圈
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表示,北京要嚴格控制人口增長與城市擴張,減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實現以業控人,減少北京城市人口數量。同時完善京津冀區域合作機制,實現京津冀地區市場、產業、資源、環境、政策一體化,建立大都市圈,提高周邊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從而減少周邊地區人口向北京聚集。
圓桌
進京是否設門檻
控制人口則發展受制約
去年參加市政協組織的一次課題研討會時,我聽到一個數字,2004年北京制定的人口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不要超過1800萬,而按照統計局提供的數字,到2009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755萬,流動人口509萬。
也有人說應該控制低端人口進京,這個要實現是很難的,人人都有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權利,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你不能擋住人家,不讓人到北京來。
再一個,每個高端人口,都需要所謂的低端人口服務。在小區里,電梯工、保潔工、修鞋的都是外省的,如果沒有低端,社會肯定不和諧。
因此,我覺得要控制人口,發展就受制約,要發展,人口就必須要突破,所以這是一個無解的方程。
納稅應成居住認定條件
北京面臨最難的問題就是人口和環境的問題,目前北京的人口增長壓力給城市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上學、水資源壓力等。
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遷徙權的問題,對北京這個城市有多少資源,能夠承載多少人口,還要進行科學的測算和衡量。對政府和公眾而言,要理性地來探討。
居住權的衡量方式不應該再用戶口,而應該按照是否納稅為標準,其實這在國外也是普遍采用的。公民只要在一個地區居住納稅多長時間,就可以享受本地的各類保障等等。因為納稅人已經為本地的公共財政作出貢獻,理所應當應該享受公共服務。
● 2009年末,北京常住人口1755萬人,比上年末的1695萬增加60萬人。北京已經連續三年每年增加人口50萬以上,近兩年每年增加60萬。一年增加的人口,相當于一個中等城市。———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于秀琴
● 第一,人口壓力增大。人口城市化過程中,總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城市容量飽和,城鄉差別日益擴大。第二,資源環境代價大。資源環境承載力沒有跟上城市化步伐,潛在的生態危機日益嚴重。
——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關于科學調控首都人口和城市規模 建立大水源涵養圈和大資源供給圈的建議》
探訪
“新居民互助”改觀大雜院
地點:石景山區蘋果園街道金頂山村
石景山蘋果園街道戶籍居民有5萬2千多人,外來人口有5萬4千多人,這些外來人口生活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昨日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女兒在京免費上學
蘋果園街道金頂山村的多家平房院里,都住著幾十戶外來人員。
“對北京有感情了,不想回家了。”昨日,李女士帶著兩歲多的兒子和6歲的女兒在村里玩。她稱,一家四口人來北京一年多了,住在約13平方米的房里,平時愛人出去做零活,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她在家照顧孩子。目前女兒已免學費在附近上學。
該街道有一個苗圃大院,39歲的劉燕租住在這里。她說,她初中畢業后,18歲從安徽來到北京做保姆,后經營生意。現在孩子也上學了。
“21年了,現在感覺生活很不錯,如果不來北京,我可能就在老家地里干活了。”劉燕說,早些年辦暫住證要200多元,院里也時常發生被盜事件,那時一旦見著警察和管理員來查,總像老鼠見貓一樣躲著,感覺生活無安全感。從去年8月以來,隨著社區的新居民互助服務站成立,他們的暫住證有人專門免費辦理,自己也可拿著愛心卡到醫院免費掛號就醫,同時自己也能參與大院管理,“真的,如今我有種童養媳變成了主人的感覺。”
試點新居民互助服務
蘋果園街道流動人口和房屋出租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先生說,去年8月開始,他們對外來人口的管理,從過去只注重管理改為以服務促管理,在4個社區成立了新居民互助服務站進行試點。
張先生表示,該新居民互助服務站由街道流管人員、房東和房客組成,制定規約鼓勵租房者對不良行為進行自治管理,為租房者免費代辦暫住證,幫新居民張羅孩子免費入學等。并且,街道和醫院合作,為新居民發放愛心服務卡,新居民可持卡到醫院免費掛號就醫。
張先生說,如今試點的社區環境衛生有很大改觀,治安事件降為零。下一步,該服務站的模式,將在其余18個社區推廣。
講述
“我感覺外地人很好相處”
人物:賈磊(北京公交集團工作人員)
28歲的北京公交集團人員賈磊是老北京人。他說,北京各行各業都有外地人的身影,尤其小吃和建筑等艱苦的行業,這些老北京人都不愿意做的工作,外地人愿意做,北京的發展離不開外地人的貢獻。
賈磊記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快過春節時,許多做小吃的外地人都回家過年,他想吃早點都買不到。
不過,他認為那些沒有學歷和能力,又不肯吃苦的外地人,應阻止進京,因為那些人留在北京沒有事做,難免做壞事,不利于北京社會的穩定。
在賈磊眼里,起初對外地人的印象是隨地吐痰,坐公交車愛搶座和占便宜等。
但有一件事徹底扭轉了賈磊對外地人的看法。高中時的一天下午,下著大雨,他騎車去上學,路上自行車胎被扎破,當時他和自行車都倒在泥水里。因怕耽誤上學,賈磊趕緊推著自行車往學校趕,這時,突然路邊一個修自行車的外地人喊住賈磊,并借出自行車。因為不認識對方,賈磊不好意思用,但那名男子堅持讓他騎。最后他用了,沒有耽誤上課。“多年來,我感覺外地人很好相處的。”
圓桌
居住證走向何方
可利用居住證調控人口
北京應以暫住證將換發為居住證為契機,“通過各區縣不同居住證指標的控制,引導人們向人口密度較低的區域流動”,對目前人口居住高密度地區進行調節控制。這樣不但可以有效緩解天通苑、望京等人口居住高密度區的交通壓力,還可改善優化北京人口的居住環境。
同時,建議通過調查北京各產業人力資源的需求與布局現狀,對緊缺人才產業與支柱產業人才的居住證發放指標傾斜。
不過,暫住證換居住證后,北京對外來人口控制的靈活性可能將逐漸喪失,城市負擔逐漸增加,而且這種負擔將由暫時性轉變為永久性,不可逆轉。
因此,居住證制度的實施對北京是一把雙刃劍。
居住證應逐步轉為戶口
北京經濟取得今日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的有序流動,千萬外來人口為北京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政府不能用硬性的政策去限制外來人員進京,反而應當為他們提供更公平的服務。
北京準備用來取代暫住證的居住證,應當與暫住證有本質區別,“前者針對暫時在北京停留的人,后者針對常住人口”。
建議居住證的頒發條件應該是已經在北京購房,或者有穩定工作單位的人。并且,在居住證與北京戶口之間建立一個轉換的通道,拿到居住證5年、10年之后,應當允許這部分人擁有北京戶口。(記者 王姝 傅沙沙 左林 廖愛玲 李立強 張偉峰 林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