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
這一年,中國互聯網規模繼續高速發展,網民數量達3.84億,居世界第一;中國互聯網功能進一步擴展,政聲民意在網上激蕩,使網絡日益成為執政者與民眾真誠互動的言論場,成為中國政治文明與法治建設進步的助推器。
繼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與網民在線交流之后,2009年,溫家寶總理也來到網上,在新華網直面網民提問,與網民真情互動。講實情、說真話,國家領導人與網民的在線交流,體現出政府在把握社情民意、回應民眾訴求上的努力與誠意,既以公開消弭了流言,也以對話加深了理解,為執政者與民眾網上溝通樹立了典范。
這一年,從中央到地方,從黨政單位到各級領導干部,學網、用網成為潮流,網上問政,傾聽民意,已經成為各級執政者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
開放的權力越懂得謙卑,成熟的公民越深味理性。中國執政者的俯身傾聽,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民參與網上議政,也讓網上問政之聲少了躁動和喧囂,多了成熟與理性。多少之間,加減之中,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在中國互聯網上已顯端倪。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中國民眾在網上發聲總以國家利益為首要。新疆“7·5”事件后,中國網民在揭露一些西方媒體顛倒黑白、反華勢力支持分裂中國行徑等問題上,表現出了堅定的立場和應有的姿態;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的偉大時刻,無數網民通過各種形式表達了對祖國由衷的熱愛與期待;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中國網民更胸懷世界,為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吶喊,為節能減排、拯救人類高呼。
鞭撻丑惡,弘揚正氣,中國民眾在網上發聲總以懲惡揚善為己任。從“躲貓貓”到鄧玉嬌、從“欺實馬”到“釣魚執法”,社會公共事件的公正處理,離不開網民對真相的探尋;從“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到“替誰說話”的逯軍、從“最牛團長夫人”到“靈寶帖案”的相關責任人,一個個貪腐、失態、濫權公務人員的倒下,同樣離不開網民的曝光與追問;而當長江大學3位大學生為救落水兒童獻出寶貴生命時,無數網民的淚水與相關部門授予英雄的稱號相和,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對愛與崇高的追求。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2009的公共生活中,無論是環境生態還是醫療教育,無論是房價股市還是道德法治,3.84億中國網民從來就不曾缺席,他們以鼠標投下表決票,表達我們這個社會的正義和良心,書寫我們這個國家的利益和遠景。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中的《2009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指出,2009年影響力較大的社會熱點事件,有30%是由網絡爆料而引發公眾關注的,尤其是手機和網絡互動,使得網絡輿論尤具影響力。
公民表達需求、權利、能力,是網絡問政這枚硬幣的一面,與之相伴而生的另一面,是政府部門對網絡民意的尊重與接納。這種情懷既是基于責任政府的應有之義,也是現代政府善治的客觀要求。善治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家與民眾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和諧狀態。一個組織架構再精良的治理模式,也無法保證所有的聲音都能被傾聽,而網絡問政的魅力,恰在于最大化草根的聲音。客觀地說,這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一者,它意味著政府必須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和納諫的決心;二者,它更意味著政府能包容這個多元表達的通道,在聽取真知灼見的同時,寬容即便是偏激的聲音、錯誤的聲音、乖戾的聲音。
這一年,執政者與民眾網上良性互動的中國網事還有很多,舉不盡,也說不完,網絡問政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上人氣最旺的一道風景線。人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個“以民為本”、“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問政在中國必將走向常態化,成為推動中國社會走向更加成熟、開明、進步的強大力量。 (新華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