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7月24日電(記者 董峻)上半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亮點頻現――夏糧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度連續第6年豐收,農民購買農機熱情高漲推動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8.1%……
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的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沖擊和影響依然十分嚴重。如何防止農業生產滑坡、農民收入徘徊,防止多年的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出現逆轉?記者24日就此話題采訪了農業部部長孫政才。
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加深對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沖擊
據孫政才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農產品價格下行,農業效益下滑,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困難加大。除糧食價格在國家托市收購政策的作用下總體穩中有升外,多數農產品價格雖近期企穩或小幅回升,但價格水平仍明顯低于去年同期。5月份棉花、油菜子、花生仁、天然橡膠、大豆同比分別下降7.5%、25.5%、18.8%、39.7%和31%。
價格下行,加上成本增加,擠壓著農業生產效益。據測算,2009年三種糧食平均每畝總成本將比上年繼續增加,生豬養殖效益可能繼續下滑。
二是農產品進口沖擊嚴重,一些農產品進口價跌量增的現象突出。1-5月國外低價農產品進口繼續大幅增加,對國內市場造成嚴重沖擊,如油菜子、食糖、奶粉、大豆進口量同比分別增長149.3%、66.1%、152.6%和27.3%。
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國際金融危機對本國產業發展的影響,許多國家出臺了各種貿易保護措施,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難度大大增加。1-5月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147.1億美元,同比下降9.2%。特別是蔬菜出口出現十年來首次下降,出口量、出口金額同比分別下降5.6%和9.1%。水果、畜產品、水產品等優勢農產品出口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是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業生產可能出現增產難增收,農戶家庭經營收入將出現增速下降。據統計,上半年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增幅同比下降13.5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方面,受危機影響,一些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農民工返鄉回流或失業留在城市現象突出。上半年農戶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幅同比下降9.5個百分點。
“這些問題是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在農業農村經濟領域的集中體現。”孫政才說,這既反映了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等方面結構不協調,以及城鄉二元結構調整滯后等宏觀層面的問題,又反映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農業組織化程度低、科技支撐不強、發展方式亟待轉變等矛盾和問題。
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為應對危機打下堅實基礎
孫政才說,農業是穩民心、安天下的戰略產業,是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依靠。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三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這對全局具有重大意義。
2004年至2008年,我國糧食實現40年來首次連續5年增產,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等其他農產品穩定發展,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2007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供給充足、價格基本穩定,為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危機奠定了基礎,贏得了主動。
2004年至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5年增速超過6%。5年累計增收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多元,屬歷史首次。農民購買力不斷增強,農村市場逐步擴大,為實施“農機下鄉”、“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擴內需政策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上半年縣及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6.4%,比縣以上高2個百分點,首次實現農村消費增長幅度高于城市。
截至2008年底,全國農民工人數達到2.25億。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推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繁榮;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了重要的要素支持,支撐了國家工業化發展,推動了城市建設與繁榮;促進了城鄉交流和協調發展。
孫政才還表示,國家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促進了農業發展,理順了農民心氣,激發了農村活力。穩定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鼓勵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和回鄉創業,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
在應對危機中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
孫政才認為,應對危機挑戰,關鍵是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和擴內需、保增長一攬子計劃的機遇,堅決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保供給、促增收、增投入、強科技、抓改革”。
保供給――把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放在首位,統籌促進農業各產業協調發展。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自給的基本方針,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加大力度,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調動農民積極性上想辦法,在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上找出路,統籌各方利益關系,協調各產業發展。
促增收――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既要穩定現有增收來源,又要想方設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既要依靠產業發展增收,又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機制矛盾,推動統籌城鄉發展,尋找其他增收依靠;既要提高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又要繼續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積極創造條件讓農民享有更多財產性收入。
增投入――推動國民收入分配切實向農業傾斜,確保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落到實處,切實在宏觀調控中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引導金融、工商和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爭取和落實好農業擴內需相關政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強科技――積極推動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強農技推廣,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快轉變養殖業發展方式,積極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和健康養殖。
抓改革――繼續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現代農業制度創新,不斷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大力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體系,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