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周婷玉)衛生部8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這意味著我國正式調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
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換場所不降要求”
通知指出,對所有密切接觸者不再進行集中醫學觀察,由衛生部門實施居家醫學觀察或隨訪。對無固定居所的人員,可在住地或指定的醫學觀察點進行醫學觀察。
“這一調整并不意味著對密切接觸者不進行管理了,仍然要嚴格地管理,只不過是隔離場所不一樣。”衛生部應急辦副主任梁萬年此前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居家進行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仍然要嚴格按照限制外出、不接觸其他人員等。只要嚴格按相關要求執行,在不同的場所管理的效果是一樣的。
通知還對密切接觸者的定義進行了修正,具體包括:診斷、治療或護理、探視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員;與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員;或接觸過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的人員。航空器上的密切接觸者定義為:以病例為中心左右各一位,前后排各三位。與此前相比,密切接觸者的范圍有所縮小,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通知要求,對入境人員中有發熱(≥37.5℃)或急性呼吸道癥狀的人員,全部轉交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醫學排查和治療,衛生部門在接到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報告后,應在2小時內接運。
輕重癥病例“專業判定分類管理”
根據通知,對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將進行分類救治和管理。對臨床癥狀較輕且無合并癥的輕癥病例也可考慮居家隔離治療,具體情況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轄區疫情防控形勢和醫療資源分布情況自行確定。
重癥病例則需進行集中收治。定點傳染病醫院或后備二級綜合醫院收治重患時可由三甲綜合醫院專家定期會診或派出重癥救治專業人員、設備予以支援。
梁萬年表示,這一調整旨在確保重癥病人能得到及時有效、規范化的治療。“但是哪些病人屬于輕癥,適不適宜實行居家治療,還要經過專業部門的評估。”他強調說。
同時,通知也要求,對居家隔離治療的輕癥病例要充分發揮基層疾控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中醫藥的優勢,送醫送藥上門,并加強隨訪和指導,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應及時轉送至定點醫院治療。
通知要求,各地應加強重點人群防控工作,特別關注有基礎性疾病者、老人、孕婦等重點人群,出現疑似癥狀及時診治,降低病死率。如出現重癥病例,需由省級專家組負責會診,制定診療方案,各地首例死亡病例由衛生部專家組確定死亡原因,后續死亡病例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組確定死亡原因。
此外,在病例診斷程序上,通知明確,各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由衛生部組織專家組開展診斷工作。對轄區內續發病例,由省級、地市級專家組或醫療機構診斷。
嚴防院內感染 強化流感監測
通知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加強發熱門(急)診、隔離留觀室以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專門病區等重點場所的管理,加大醫院感染防控力度,落實預檢分診和消毒隔離工作制度,規范工作程序,特別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甲型H1N1流感防治和自身防護知識的培訓,嚴格落實院感防控和個人防護措施,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通知還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流感的實驗室監測工作,加快落實流感監測網絡建設,充分發揮各地網絡實驗室和哨點醫院的作用,及時掌握病毒變化和流行趨勢,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北京、上海、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省(區、市)尤其要加強流感樣病例的監測。
堅持預防不放松
盡管現在內地確診病例已超1000例,疫苗研制工作也在進行當中,但是防控疫情仍然要堅持預防不放松。
為此,通知要求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在公共場所、交通工具、集體單位采取以環境清潔和開窗通風為主的衛生措施,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在發生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或社區暴發的地區,必須舉行的大型集會,盡可能在室外舉行;舉行室內活動時,應保持良好通風,并盡可能縮短人群聚集的時間。
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倡公眾在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病例居家治療時不得外出,高危人群應盡量避免參加大型公眾集會等。
此外,通知還要求各地重視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工作,遵循自愿接種的原則下,在今年9月前安排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工作,爭取在11月底前完成重點人群接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