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四川德陽4月20日電(記者 肖春飛 李來房 葉建平)四月的風已經有點熱了,吹亂周德祥梳得整整齊齊的頭發,曾經灰白的頭發已被染得烏黑,一如銘刻靈魂之中的哀傷被隱藏至深。
他癡癡站在喧囂嘈雜的工地旁,水泥罐、攪拌機、推土車、腳手架圍繞中,幢幢大樓昂首矗立。這里是四川德陽市嘉陵江大橋之畔,這處工地名叫“海軍援建四川東汽中學”。周德祥,東汽中學校長。
東汽中學,汶川大地震中一處永遠的痛。一年快過去了,這所遭遇慘烈的學校,正在隱藏哀傷、堅強向前、迎接新生。
昨天
在距離工地二十分鐘車程的德陽市青衣江西路東汽中學板房校區,此時正值放學,校園里響起歡快的音樂。音樂聲中,記者輕輕翻開一本名為《大愛無疆、托起希望》的畫冊,里面有去年5月12日遇難的14位教師的遺像:譚千秋、王偉光、羅曉明、唐三喜、林正平……每張面孔都在笑,燦爛、爽朗、羞澀、矜持--在另外一個世界里,他們似乎也聽到了這首熟悉的曲子。
東汽中學,1968年建校于漢旺鎮,1996年成為四川省重點中學,2002年成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聞名遐邇,尤其是著名的校園長廊,花開時節,芬芳四溢,成為周邊學子渴慕求學之地。但是,大地震發生時,距離震中只有30公里的東汽中學,成為一個慘烈的名詞。
周德祥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女兒周文超,她是東汽中學高三學生。當時滿身塵土的周德祥在廢墟中撿起一本高三學生名冊,第一個名字就是他的女兒。而他的妻子,也在旁邊的東汽技校中遇難。
“周校長的女兒,成績長期名列年級第一,畢業會考全優,省三好學生。”坐在周德祥旁邊的校長助理唐祖貴補充說,“她完全有實力沖擊北大的,只差20多天就高考了。”
唐祖貴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兒,女兒在東汽中學讀高二,英語年級第二,語文年級第一……他的女兒當時被救出來后送到醫院,他留在學校繼續組織搜救幸存者,13日凌晨,他接到女兒搶救無效去世的消息,女兒臨終前的最后要求,是見爸爸一面,但沒有實現。他把女兒火化后,在殯儀館度過了自己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天。
一年快過去了,當這兩個男人向記者講述自己女兒時,哀傷重回眼中。
他們不愿回憶,但又忍不住回憶自己的女兒。周德祥說,女兒從小就跟他親,上小學時,女兒坐在他的摩托車后面去上學;后來在東汽中學讀初中高中,每天上學,女兒都挽著父親的胳膊一起出門……
他下意識地支起胳膊來,似乎留給女兒挽著。此刻他的臉上有笑容,但是眼里卻滲出淚來。
今天
世人知道東汽中學,因為其慘烈的生命損失,更因為其壯烈的教師群體:挖開廢墟時,教師譚千秋的身體已經僵硬,但在他如翅膀般伸展的雙臂下,四個學生奇跡般地生還了;新婚不久的林正平安排學生先跑,自己最后一個離開教室,不幸遇難,她只有26歲……14名遇難的教師,10名當時正在上課。幸存的教師,則在第一時間投入到生命救援之中,而王波、薛梟等堅強的學生,也在危難關頭顯示出與年齡不相稱的勇氣與堅強。
這個堅毅的群體,榮獲全國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與“英雄集體”等殊榮。
周德祥認為,受東汽廠的文化熏陶,“規范、嚴格、認真負責”成為東汽中學的辦學精神,教師學生無不深受影響,日積月累,終于在大地咆哮、山河移位時迸發出燦爛的人性光芒,令世界動容。
“當時媒體把我奉為堅強楷模,但我差點撐不住了。”周德祥坦言,當時他曾經想過辭職,但后來還是選擇了堅持,作為一校之長,他更加需要堅強。
大地震過去一周的5月19日,東汽中學的高三學生就開始在德陽三中搭起的帳篷中備戰高考,東汽中學成為德陽市復課速度最快的受災學校;5月末,位于德陽郊區的東汽中學板房學校開始搭建,6月9日,高中三個年級與初三學生在板房中復課……在傷痛中,東汽中學頑強恢復。
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讓東汽中學師生的心情逐漸明朗起來,板房建好后,各地援助紛至沓來:從教師辦公桌椅、課外書籍到太陽能熱水器、乒乓球桌……東汽中學的硬件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志愿者的到來,更讓東汽中學的師生心感溫暖。
歌聲、笑聲又回到校園,在夏日炎熱、冬日寒冷的板房教室里,每個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比以前更加努力。
張關蓉,唐千秋的遺孀,當時她哭泣著給丈夫擦拭遺體的鏡頭,感動了世界。在方方面面的關心下,她把悲痛掩藏在心底,對工作與生活充滿了信心。不久前,張關蓉作為教師代表,到成都參加了職業生涯培訓。
薛梟,著名的“可樂男孩”,一如既往的樂觀,開始練習左手寫字;王波,“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現任學校文學社社長,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只要青春還在,我們就不會悲哀。”他正計劃出版自己的詩集,把稿費捐給學校。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東汽中學還特地組織了一次“模擬火炬傳遞”,抗震救災小英雄薛峰與易小璐作為學生代表,重返母校,站在坍塌的教學樓的對面,大雨之中,兩名學生手持火炬,淚流滿面,朝著逝者大聲呼喊:
“你們一路上走好吧,我們會帶著你們的希望和我們的目標,前進!”
這一年,東汽中學一直在哀傷中前進!
明天
大地震發生之前,東汽中學就計劃從漢旺鎮搬遷到錦竹市區,但是還沒來得及進行,災難猝然而至。在大地震后一周年即將到來的今天,新的東汽中學主樓已經結構封頂。
2008年9月29日,海軍援建東汽中學協議簽字,協議規定由海軍負責東汽中學重建的整體規劃,同時無償援建學校教學實驗綜合樓、辦公樓、圖書館、宿舍、食堂以及操場等附屬配套的室外設施,按30個班、1500名學生和120名教職工的設計規模建設。同年10月29日,新東汽中學奠基。海軍援建方承諾:按照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來修建東汽中學,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
新學校的建筑一天天“長大”,去工地已經成為周德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很多時候并非去工地辦事,他只是想看看。守工地的人不認識他這位校長,不讓進去,他就站在外面,悄悄地看,一步三回頭地離開。
大地震毀了東汽中學完備的實驗設備,至今未能恢復;師生們從圖書館里搶救出來近4萬圖書,在板房校區內無法存放,只能租民房保管……東汽中學的師生,何等盼望新的校舍!
“海軍高度重視學校援建工作,將其作為‘一號工程’。我們將確保東汽中學在今年8月1日前竣工并交付使用!”海軍援建東汽中學現場指揮部主任許乃銀表示。他介紹說,新東汽中學為八度抗震設防,框架結構,全部現場澆注,新東汽中學的特色是無障礙與環保節能,“無障礙是考慮在地震中致殘的學生行動方便,環保節能則是降低學校的運行費用。”
東汽中學對新學校的質量高度評價,用唐祖貴的話來說,“鋼筋又粗又密,我們一看就放心了,學校像堡壘一樣安全,以后遇到大的自然災害,這里就是避難場所!”
這所新學校被命名為“東汽八一中學”,記者離開時,周德祥贈送了一本招生宣傳冊,2009年,學校將招收500名高一新生與200名初一新生,宣傳語是“新校園、新起點、歡迎新同學!”
東汽中學,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在無數雙熱切期盼的目光中,從這片滿目瘡痍而又堅強不屈的土地上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