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 游客逛燈會、文化活動“火”鄉村、百姓擠進書店“過年”、春節“滑雪游”等多種精彩的節日活動讓各地群眾“迎新春”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
昆明
一條長達100多米的“彩龍”在水面上閃耀著亮麗的光芒,和水中的倒影相互輝映,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賞。
今年春節,昆明市在大觀公園布置了60多組風格各異、絢麗多彩的大型燈組,有雄偉瑰麗的“天壇彩燈”、精致玲瓏的“景德鎮瓷器燈”、金碧輝煌的“彩燈隧道”、惹人喜愛的動感“卡通彩燈”等,特別是湖中那條長達百米的“巨龍彩燈”,氣勢磅礴、莊嚴威武,成為這組彩燈中的亮點。
彩燈展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據大觀公園管理處統計,往年春節從初一到初三,游客數量只有6萬人次左右。今年初一至初三,大觀公園的游客總數已突破12萬人次。帶著父母前來賞燈的張先生對記者說,他們一家從幾十公里外的安寧市趕到昆明來,就是專程來欣賞彩燈的。這是他見過的造型最多的彩燈展會,充滿了濃濃的年味。(記者蔡祥榮)
內蒙古自治區
1月28日即大年初三,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平莊鎮太平地村的村民正在文化大院里欣賞和表演“二人轉”。一位正準備上臺表演的村民說:“正月里閑著沒事做,自從村里搭建了這個戲臺,我們經常來這熱鬧一下,雖然我們表演的水平不高,但都是同村的老少爺們,誰也不會笑話誰”。
今年正月,太平地村委會自籌資金修建了一個能容納3000多人的“文化活動廣場”,并搭起了戲臺。村黨支部書記馬振生介紹說,以前每到農閑時,“電視伴眼球,酒桌上炕頭”成為生活的縮影。村里投資建這個文化活動廣場,較大地改變了村民的生活。“現在人們撂下了麻將和撲克,參與到文化大院的活動中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好多了。”
目前,元寶山區許多地方的農村文化活動正在紅紅火火地開展。且與以往主要是靠政府下鄉送文化不同,如今農民已成為農村文化的主角,他們參與文化活動的觀念,也由以前的“要我活動”,變為現在的“我要活動”。(李富、鞠國柱)
新疆
在新疆,今年人們過春節走家串戶的明顯少了。在參加各類文體娛樂活動的同時,不少人選擇以逛書店的方式來充實節日的生活。
在烏魯木齊新華書店,記者看到,前來購書的讀者絡繹不絕,還有不少帶孩子來的家長。一位帶著孩子來的家長告訴記者:“讓孩子來書店比在家看電視玩電腦更有意義。”
春節期間,新疆的書店大部分照常營業。某書店郭經理說:“今年書店的人流量比去年有明顯的增多,僅兩天就銷售了萬余冊圖書。”他還說,春節長假期間,休閑、健康、旅游、勵志類和各種經濟類的圖書購買率較高。書店還為春節后開學所需的各類教材和教輔類圖書做了充分的準備。
據介紹,今年新疆各地書市都較往年火暴。在遙遠的邊境小城博樂東風書城擠滿了前來購書的市民。書城總經理介紹:“僅大年初一,書城就接待顧客560余人次,售書1008本。”(關俏俏、金磊)
青海
熱熱鬧鬧的春節期間,青海省文化部門開積極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將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精彩紛呈的文化節目奉獻給各族群眾,確保高原人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
今年春節前后,青海省各地陸續組織開展燈會、民歌演唱會、卡拉OK演唱會、詩歌朗誦、知識講座、社火展演、文藝晚會、書畫展等文化活動,以形式多、品位高、特色濃的文化節目吸引各族群眾廣泛參與。
據青海省文化館館長顏宗成介紹,農歷正月初四至初六,青海省文化館將在省博物館和西寧市新寧廣場舉辦民族民間藝術展、館藏書畫精品展等展覽,展出剪紙、刺繡、農民畫、堆繡、唐卡等民間民俗工藝作品和省博物館征集收藏的國內較有影響的書畫家作品一百多幅,同時還有“過大年”民族管弦樂音樂會、“歌唱祖國”合唱音樂會、民族歌舞專場等5場大型演出,少數民族藝術團、農牧民演員、離退休老年人將獻上他們的精彩“絕活”。
顏宗成說:“這些展覽與演出,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充分展現群文戰線藝術創作的魅力,以及富裕起來的農牧民群眾精神風貌,使廣大群眾在歡度春節的同時,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過一個祥和而有意義的新春佳節。”(何偉)
湖北
被譽為“南國雪都”的湖北神農架今冬白雪皚皚,吸引了大批各地的游客前來滑雪。火暴的“滑雪游”成為湖北春節黃金周旅游亮點。
記者從湖北省旅游局了解到,省內、省外的游客紛沓而來。目前,神農架國際滑雪場已累計接待游客3.5萬余人次,黃金周期間日均接待游客1500人次,創近年來新高。旅游者大多是組團前來,許多是以家庭為主的自助游。據預測,未來3天滑雪場接待量還將繼續增長。
據悉,本屆滑雪節將持續至3月15日。滑雪節期間,滑雪趣味比賽、冬季旅游產品推介會等系列活動同期舉辦。神農架林區旅游委員會副主任岳發號介紹說,春節期間,神農架加強對游客滑雪安全的保障工作,不僅有配備防滑設施的專車接送旅客,還在滑雪場內設置急救室,配備醫護人員和相關藥品,并配了專業的滑雪教練。(記者魏夢佳)
福州
29日上午,福州市極具滿族建筑特色的八旗會館里熱鬧非凡,伬藝專場演出《鴛鴦衣衫譜》讓觀眾充分感受到當地傳統民間文化的魅力。
八旗會館里,一百多名觀眾正津津有味地欣賞著伬藝演員的表演。觀眾以老人為主,也不乏青年人。張玉鳳是一位公務員,她專程帶著讀小學的女兒來看演出。“盡管女兒現在還無法完全看懂,但能夠在現場感受傳統文化韻味,不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還是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張玉鳳說。
福州市曲藝團團長陳曉嵐介紹,正月初一至初六,福州市曲藝團共安排了7場福州評話和伬藝公益演出,這種“政府買單,百姓消費”的方式,主要是讓福州市民春節期間過一下當地傳統文化的“癮”。
福州伬藝源于唐宋,屬于以唱為主的曲種,是福建五大曲種之一,流行于福州語系地區。福州伬藝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曲藝界的“人文活化石”。(林凱、陳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