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 題: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
新華社評論員
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意義非同尋常。在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日益加深的形勢下,會議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至關重要。
2008年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年份。面對重重挑戰,中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物價得到有效控制,結構調整邁出重大步伐,人民群眾得到新的實惠,成績來之不易。但也應該看到,最近幾個月工業增速大幅回落,投資、出口實際增速趨緩,擴大消費受到新的制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并未見底而繼續蔓延,特別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進一步加深,明年我國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嚴峻。面對挑戰,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就是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
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對于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沒有較快的速度,就不可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就不可能迅速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就不可能盡快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的差距,就不可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保增長是重點也是難點,顯得尤為重要。
保增長,必須在擴大內需上做文章。擴大內需,既是應急之策,更是長遠戰略。面對外部需求顯著減少,我們必須把經濟增長的立足點放到擴大內需上來。通過擴大投資規模,尤其是擴大消費需求,形成經濟穩定增長的格局。一個多月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擴大內需工作又有新的部署,把這些擴大內需的政策落到實處,是明年保增長的關鍵所在。
保增長,必須講求發展的質量。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也明顯地暴露了我們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的“軟肋”。當前,我國不僅面臨外部需求下降的挑戰,而且面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提高,國際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上升等重重壓力。傳統的競爭優勢逐步減弱,拼資源、拼環境、拼價格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尤其要注重自主創新,努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特別要警惕在新一輪投資中出現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復建設。
保增長,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形勢越困難,越需要改革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需要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求我們抓住時機推出有利于促進發展的改革措施,積極創新保障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農村體制改革、價格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以及增值稅轉型改革、成品油價稅費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這些著眼于科學發展的改革都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嚴峻、國際市場收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擴大對外開放,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也是增強抗風險能力的必然選擇。
保增長,必須著力解決民生難點熱點問題。盡管改革開放30年來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仍屬于中低收入國家,消費需求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低了30個百分點左右,城鄉、地區之間發展差距很大。這既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也說明我國經濟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性,需要切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需要把更多資金投向民生領域,為擴大消費需求提供保障。在經濟發展面臨困難的時期,保證人民生活水平不受影響并且有新的提高,需要下大力氣解決民生問題。改善民生,既是保增長的需要,更是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但是,改革開放30年使我們已經具有了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洶洶、影響巨大,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重大的挑戰背后,往往蘊藏著重大的機遇。只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統一思想,協調一致,增強信心,沉著應對,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和挑戰,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