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圣火珠峰傳遞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這是登山隊員在峰頂展示“祥云”火炬、火種燈、奧運五環旗和北京奧運會會徽旗。圣火在珠峰頂上燃燒,實現了中國向國際奧委會、向各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新華社特約記者 阿旺扎西 攝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人民日報5月12日評論員文章:履行對世界的莊嚴承諾
“中國政府和人民將切實履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在國際奧運大家庭大力支持下,盡最大努力把北京奧運會辦好”,日前,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時再次重申。
7年前,北京獲得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面對國際社會的期待,中國對世界莊嚴承諾:“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將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一屆令人難忘的盛會。”
7年來,為了這個承諾,中國用“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展現了一個東方文明古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13億中國人民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下,詮釋著和平友誼進步的豐富內涵。
在奧運會籌備工作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時,北京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奧運場館即將全部竣工,并通過了國際奧委會的嚴格檢驗;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天數不斷攀高,提前一年多實現申奧綠化目標……“保證提供最好的體育場館,最優美的環境,最方便的服務”,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中國踐行著一個負責任大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
一流的場館、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設施,這只是中國在“奧運機遇”中創造的物質成就,更重要的是,如同人們所期待的,奧運會也成為推動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契機。籌辦奧運,參與奧運,奉獻奧運,在這個過程中,奧林匹克精神更全面地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錘煉著一個民族寬廣開放的氣度,展示了一個國家團結奮進的活力。這一切正如《國際奧委會評估報告》所言,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
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看,奧運精神不僅體現在體育場上,也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的內在動力。許多主辦過奧運會的國家,都曾在兌現承諾的過程中,加快了自己的現代化進程。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不僅促進了日本和韓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更提升了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進了它們向現代化國家的轉變。
時隔20年,奧運會又一次來到世界的東方,毫無疑問,它同樣會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助推器。把握北京奧運會這一歷史性機遇,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讓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的國家,這是13億中國人必須做出的應答。
7年前,因為堅信“把奧運會帶到一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國家將是一件偉大的事”,國際奧委會委員們把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給了中國北京。
7年后,中國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更加開放的胸懷,履行莊嚴的承諾,不負世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