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者在西藏歷史與封建農奴制展區的舊西藏圖片前若有所思。 新華網 馬軼群 攝
新華網北京5月3日電(顧瑞珍、李世鈺)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天空雖然下著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廳里依舊人流如織。
在主題為“日新月異的新西藏”主展廳里,來自各地的觀眾重溫50多年前農奴翻身做主的歷史時刻,感慨西藏的今昔巨變。
此次展覽向公眾展出了1951年簽訂的《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漢、藏文本。自該協議簽訂以來,西藏地區平息叛亂實行民主改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貫徹落實,西藏人民從此徹底擺脫帝國主義的枷鎖和封建農奴制的奴役,成為國家的主人。
來自安徽的陳建民老人已年過八旬,一大早就冒雨來看展覽。他激動地對記者說:“舊西藏慘不忍睹,新西藏又讓人感慨萬千。過去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太艱苦了,自從解放以后,西藏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
改革開放以后,西藏的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工農業生產、交通、能源和郵電通信都取得快速發展。從30年代破舊的街道到今天整潔寬闊的路面,從當年的流離失所到今天的安居樂業,從徒步長途跋涉到買上汽車自駕旅游……一組組圖片向觀眾直觀展現了西藏50多年來城鄉建設的巨大變化。
來自人民大學商學院的肖待娣一邊觀看展覽,一邊認真地記著筆記。“通過這個展覽,讓我們對西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她說,“西藏發展很快,希望能夠去那里看看,以自己的方式參與西藏的建設。”
在“社會進步 穩定和諧”的大標題下,大量數據、圖片向觀眾們展示了西藏科教文衛事業的蓬勃發展。展板上的資料顯示,國家在西藏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農牧民子女上學實行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覆蓋西藏城鄉;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也覆蓋了西藏所有縣和96.1%的鄉鎮,形成了遍布全區城鄉的醫療衛生網。
此外,傳統和現代文化也在西藏放射著各自的光彩。在反映文化建設和宗教保護的展板上,記者看到藏族學生按傳統方式學習藏文,大昭寺正在開展“格西拉讓巴”學位考試辨經活動的圖片。
古城二小三年級學生劉燕達跟媽媽一起參觀了展覽,走出展廳的時候,他在留言簿上工工整整地寫道:“希望西藏明天更美好,西藏的人們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