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普通民眾與政府官員之間,搭建了一條政策與民意互動的新通道。既要使民意得到充分的表達,又要把握主動,促進決策落實,在這一上傳下達的“鏈條”中,政府新聞發言人是關鍵一環。
他們如何看待網絡民意,如何化解輿論危機,如何做好網絡時代的“新聞官”?5位政府部門的新聞發言人撰寫“新語”,談談他們的具體感受。
資料圖片:2007年12月29日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做客新華網,盤點2007年教育政策。新華網 張泳攝
我對網站有三盼
王旭明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最近幾年,教育部召開了100多場新聞發布會。每場發布會,都有幾家網站現場直播。現在,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前,都會提前在網站上作出預告。我們也會根據網友熱議的話題,在新聞發布會前有針對性地做準備。加大對貧困生的資助,被確定為2007年教育部全年工作的主題之一,這當然是與國家加大對貧困生資助的政策分不開的,但同時也與廣大網民對于貧困生受教育問題的持續關注分不開。當國家政策與網民意愿形成合力時,力量就顯得格外強大。
當然,作為社情民意中最活躍、最尖銳的一部分,網絡輿論也會出現偏差。一些網站尤其是商業性網站在刊載一些新聞報道或觀點文章時,經常斷章取義,使用夸張的標題、夸大的事實來吸引眼球,常常讓我哭笑不得。不錯,那段話或那句話我的確說過,但如果與完整的語境割裂開來,就失去了整體真實。
我認為,要正確面對網絡輿論,三方面力量不可或缺。首當其沖是網站。作為信息和文化的傳播者,我對網站有三盼:一盼網站能時刻保持責任感,二盼網站能夠做到通俗不低俗,三盼網站能夠對信息有一個篩選的機制,保證網絡信息快速而不失真。
其次,作為管理部門,對于網絡輿論宜疏不宜堵,要在分析、甄別的基礎上,快速、果斷、負責任地予以解答。
而對于網民,我希望健康、有益的討論多一些,不要謾罵、侮辱、惡意攻擊別人,做理性、文明的網民。
教育因網絡內涵更加豐富,網絡應該促使更多人關心、理解、支持教育。
資料圖片:2007年8月30日,鐵道部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作客新華網,就《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相關情況與網友在線交流。圖為王勇平與主持人交談。(新華網 陳競超 攝)
不能無視網民的合理要求
王勇平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
上網瀏覽與工作相關的網民觀點和意見,是我每天要做的功課。沒有特殊情況,大都是上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而且工作人員還會按照我的意圖,每天收集網上與鐵路工作相關的信息與材料,匯編成《網上輿情》,提供給部黨組各位領導和有關負責人參閱,作為領導決策和改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民意渠道和信息來源。
網絡輿論是來自社會各層次各領域人們的情緒表達,盡管也會有一些非理性的成分,但總的來說,我國網民越來越趨于成熟,越來越有責任感。我們常常能從網絡輿論中獲得推進工作的啟迪和動力。比如,鐵路春運票價不上浮就是鐵道部領導充分聽取包括廣大網民在內的社會呼聲和建議而做出的一個重要決策。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部門不能無視網民的合理要求。
我也更多地感受到網友的支持和善待。記得有一次我去一家網站做嘉賓,因堵車而遲到了。網上出現對我毫不客氣的批評。我一上來便誠懇地道歉,并談到自己被堵時焦急的心情,更能理解火車晚點對旅客帶來的影響和做好鐵路工作的責任。網友立即給我以鼓勵和認可。這件事情讓我難忘,我深感要回報老百姓的善良和寬厚,只有說真話,講真情,求真理。
網絡輿論內容豐富,類別繁多。作為新聞發言人,在充分掌握網絡輿論的基礎上,我要學習有益的,采納有用的,澄清有誤的,抵制有害的。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但是我會積極努力。
資料圖片:毛群安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
新媒體對政府提出新挑戰
毛群安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
我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瀏覽網上信息,尤其關注衛生新聞和網民的評論。在每次新聞發布會之前,衛生部都有專人負責搜集網上的熱點話題和有代表性的觀點,以便有針對性地回答記者的提問。網絡輿論反映了部分公眾的意見、觀點和態度,作為新聞發言人,必須隨時跟蹤了解,并作出積極回應,這是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對政府提出的新挑戰。
網絡輿論可以形成較強的輿論壓力,對于解決一些問題具有正面作用。但是,網絡輿論也有負面作用。2006年,在衛生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一名記者提問:網上說有萬人簽名響應“取消中醫”,請問衛生部有何看法?我當時并沒有搜集到這一輿情,感到出乎意料,但仍根據有關政策批駁了這一錯誤做法。事后調查發現,實際上只有百余人簽名,而不是萬人。這說明,網上的信息有時并不正確,容易誤導公眾。
網絡輿論的弱點是容易產生信息失真。網絡信息經過多級傳播后,導致以訛傳訛。而很多網民的評論是來源于錯誤的信息,觀點自然就不夠全面客觀。有的網民言辭激烈,其實是因為沒有看到全面準確的信息。我有時心里很著急,卻無法一一回應。作為新聞發言人,我非常希望加強與網民溝通。有人建議我開博客,可我還有一些顧慮。因為我具有雙重角色,網友很容易把我的個人觀點和政府觀點混淆。但是,我愿意以其他方式與更多的網民溝通。
資料圖片:劉達朱 (國家審計署新聞發言人)
公布真相才能贏得信任
劉達朱 (國家審計署新聞發言人)
面對網絡輿論,我認為應該保持客觀、冷靜、理智的態度。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輿論參與者更多,傳播面更廣,會形成很多熱點問題,有的還會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這時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負作用也是極為明顯的。在保證網絡信息渠道通暢便捷的基礎上,如何更有效地規避其負面效應,更好地發揮網絡輿論的積極作用,是每一個新聞發言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記得在2006年7月下旬,互聯網上登出了一則消息:“滄州市一審計人員接受招待猝死酒店門前”。之后,網民對此發表了很多評論。國家審計署高度重視網絡的意見,及時發布了新聞發言人聲明,同時立即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并將調查和處理結果向社會公布。大多數網民對審計署負責任的做法表示了肯定。經過這件事,我們有了這樣一個認識:政府部門應該以積極的態度應對網絡輿論,并且負責任地將事件真相及時公布于眾,才能贏得網民的信任和支持。
審計署召開新聞發布會的頻率要少一些,但每次公告的內容多是網民比較關注的焦點。在發布公告前,我們通常先召開新聞通氣會,一方面向媒體介紹審計工作有關情況,另一方面也了解媒體和公眾對審計工作的關注點,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外發布信息,為公眾解疑釋惑。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網絡輿論,及時、如實地向社會發布更多的審計信息。
資料圖片:張堅鐘 (國家旅游局新聞發言人)
發揮網絡輿論的正面作用
張堅鐘 (國家旅游局新聞發言人)
當今社會,網絡輿論是社會輿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社會公眾關注和監督政府工作的重要渠道。因此,作為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尤其是新聞發言人,我平時就非常關注網民對國家旅游局工作的各種觀點和意見。在召開新聞發布會之前,一定會上網檢索網民所關心的與旅游有關的問題和話題,并就此作一些相應的資料準備工作,以便能給公眾一個滿意的回復。
通過這些年的工作,我認為,網民對公共事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促進某些問題的解決起到了相當程度的正面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由于網絡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受眾面更廣,可能也會出現一些事情在沒有徹底調查清楚之前,就已經在網絡上形成了某種傾向性輿論的現象,而這種輿論傾向未必是理性的、符合實際的。因此,如何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也至關重要。
對新聞發言人來說,平時一定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充分了解網民的各種意見和觀點,同時,更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積極地進行調查研究,及時地發布權威的調查結果,從而妥善處理公共事件。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網絡輿論的正面作用。
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旅游大國,2008年到中國旅游的人會更多。希望網民一如既往地關注旅游工作,我將盡力搭建起一座橋梁,保證國家旅游局和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暢通,共同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