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修建高速鐵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京滬高鐵項目始建于2008年,消耗的鋼材足以建造120個奧運“鳥巢”。這條鐵路有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宏大的工程,可以被視為中國經濟崛起的一部分。
實際上,京滬高速鐵路對中國的意義遠不止如此。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京滬高鐵可能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發動機。
去年11月,在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景下,中國政府推出了總金額高達58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核心就是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北京將在橋梁、港口以及鐵路建設方面投入更多資金以刺激經濟增長;更為重要的是,能吸收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珠三角地區的出口商因外國訂單減少很多,所以解雇了大量工人。
北京希望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以扭轉經濟衰退局面。半年多過去了,此舉真的奏效了,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鐵路工人席同利就是例子。去年秋天,他在東莞一家出口企業干活,現在工廠倒閉,席同利來到了京滬高鐵,每個月的工資是250美元。他說:“我很高興能找到活干,這樣我就又可以寄錢回老家了。”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在出口企業丟了工作的人被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所接納。失業率是政府非常關切的一個問題。
正如北京清華大學的經濟學家李稻葵說,“大規模的鐵路建設正在對中國經濟的恢復發揮關鍵作用”。7月中旬,北京宣布,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7.9%。高盛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本年度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8.3%,超過北京之前制訂的8%的目標———當時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一目標是不現實的。
中國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已持續多年。去年,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雇用了上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全國各大工地的工人就業情況似乎更不成問題。中鐵十七局集團京滬高速鐵路建設指揮長梁毅說,他們今年比去年多雇用了8000多名工人。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中國全新的高速鐵路網是中國經濟體系的產物。盡管過去30年中國在自由市場改革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是中國的指揮和控制系統仍在發揮重要作用。北京的中央政府是所有權力的核心。鐵道部制定計劃,國有銀行提供貸款,國有企業使項目付諸實施。
確實,“指揮和控制系統”對于京滬高鐵項目而言是個貼切的描述。其結果就是,一旦計劃制定好了就會付諸實施。 (來源:美國《財富》雜志8月31日(提前出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