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投石問路
中國正在從各個方面測試影響力,在需要被視為公平全球參與者與民族主義情緒之間尋求平衡,在真正的國際主義與一種不開放政治制度帶來的猜疑之間尋求平衡。
本周,注意力的焦點在葉卡捷琳堡,金磚四國第一次正式聚會之地。如果說這次會晤有何意義,那就是盡管它們的確構筑了戰術上的聯盟,但它們之間的戰略經濟利益仍非常不同。這四個國家似乎有共識的一件事是,不管它們要削弱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地位的愿望多么強烈,真正要這么做卻是另一回事。如果金磚四國其他國家要求,中國會繼續將這種會晤繼續下去,但它對金磚四國期望不大。
另外,也是在葉卡捷琳堡,上合組織在這里召開年會。上合組織當初建立的基礎是抗衡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以及激進伊斯蘭組織,它被公認為中俄合作的范例。然而,上合組織的價值實際上正在減小。美國在中亞不再那么死纏不休,中俄在該地區對影響力的競爭越來越明顯,對美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困境擔憂多于憤怒。
對中美而言,比這些會議更重要的是在南中國海持續不斷的小摩擦。今年3月,美國抱怨它沒有攜帶武器的船只遭到騷擾。這艘船在國際水域作業,但在中國專屬經濟區中。美國宣稱有“無害通過”權,而中國認為該船干涉了它的經濟權利。在上周另一次事件中,中國潛艇撞上美軍艦艇的拖曳聲吶。出事地點在菲律賓領海外的蘇比克海軍基地。美國選擇低調處理,稱該事件是“意外情況”,但是這件事再次讓人注意到,中國的長遠目標是將南中國海作為自己的一個湖。事件引起菲律賓的復雜反應,簡言之,就是中國鄰國在如何應對中國力量和宣示領土能力方面所面臨的困境。菲律賓一些人呼吁加強國防和與美日的同盟關系。另一些人建議,菲律賓應減少對中國的不必要挑釁。
在經濟前線,中國需要面對購買力和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局限性。例如,中鋁收購力拓股份的努力歸于失敗。中國沒有在世界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那里獲得影響力,作為主要客戶,中國卻發現自己遭遇兩大集團主宰鐵礦石貿易———力拓和必和必拓。盡管中國的網上聊天室里滿是對力拓拒絕中鋁的民族主義憤慨,中國政府還是平靜對待這個消息,承認本國企業在國際大交易中能力不足。然而,中國正在發出警告,挑戰必和必拓和力拓聯盟的壟斷。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會獲得同情。中國正感覺到,對于競爭和所有權問題,國內外政策不能再分別對待了。(作者菲利普·鮑林,向陽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