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3月14日文章,原題:印度為奧巴馬的“中國熱”煩惱
中國外長楊潔篪本周對華盛頓的訪問因3個原因備受關注。首先,這是對希拉里訪華的回訪。當前美中往來之密切不同尋常,中國似乎已追上德日等美國傳統盟友。其次,楊的訪問恰逢“西藏起義”50周年,而華盛頓似乎并沒受到這一巧合的干擾。這恰恰突出了美國在對華關系上的重點。第三,楊的訪問被視為是為20國峰會進行準備。美國正就如何解決經濟危機與他國磋商,中國對美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這從楊潔篪會晤奧巴馬的日程安排中就可以看出。
但從新德里的角度來看,楊的訪問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色彩。中美雙邊的密切交往與美印兩國高層政治交往的事實真空形成鮮明對比。目前,從華盛頓的新聞報道來看,美印關系已進入平靜期。現在的美印關系已不像小布什任內那樣活躍和令人興奮。
蓋洛普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印度在受美國民眾歡迎的國家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在亞洲則僅次于日本,超過中韓。印度也是除美國以外的國家中最贊同美國的國家。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一點:中國綜合征。微妙的地緣政治現實是,過去10年中,北京一直是“美印戰略合作伙伴”的第三方。
印度的外交關系是建立在“遏制中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將是美國亞洲戰略的基石”的假定基礎上。如此一來,印度就被賦予了一個獨特地位———中國的“制衡者”和國際體系中的“平衡者”。然而,很明顯美中正快速發展相互依賴關系,不會出現對抗局面。華盛頓正努力耕耘與北京的新型關系,奧巴馬政府希望使中國成為美國的全球合作伙伴。而在以往,這種關系是印度所享有的。一些印度戰略家認為,新德里應該坐等奧巴馬的“中國熱”消退,等待華盛頓重歸霸權主義者本能的老路上來。
在當前的美國經濟危機中,北京能提供的幫助也是印度無法比擬的。美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新主題是“氣候變化”。可悲的是,這并不足以吸引那些認為與美國的戰略伙伴關系是通往大國地位道路的印度戰略學家。賴斯曾承諾會幫印度成為有影響力的全球國家,但奧巴馬政府卻要暫時冷卻美印民用核協議。這些將促使印度尋求外交政策多元化,并修補同鄰國的關系,這有可能會促使印度解決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重大問題。(作者:M·K·巴德拉庫馬,伊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