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 英國《金融時報》3月5日文章,題:權利從工人手中溜走
3月6日,北京朝陽區在王四營鄉舉辦專場招聘會,吸引了眾多農民工和失業人員參加。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上月的一個早晨,1000多名找工作的年輕人正在廣東制造業重鎮東莞一處供臨時居住和培訓的“基地”接受挑選,他們當中大多數是不到20歲的女孩。
小劉和小宋來自河南,今年是第一次離開家里的農田,和出門打過工的朋友一起來到南方。兩人的經歷是一個例子,反映出世界適應力最強的這支勞動大軍所具備的應變能力和韌性。
然而,兩人進入勞動市場的這一年,很可能是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確立“世界工廠”地位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中國政府估計,截至去年年底,在全國1.3億農民工中,有15%在失業或辭職后返鄉。
令前景更加暗淡的是,海外訂單也不斷減少。今年1月,中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7.5%,廣東省則下降了23.6%。
小劉和小宋還會發現,在她們打工的工廠,力量對比已經開始再次向管理方傾斜,此前幾年則是工人占優勢。
這幾年的改善包括多次以兩位數的幅度提高當地最低工資水平,而去年出臺的《勞動合同法》更是極大改善了工人的處境,增加了廠方辭退工人的難度和成本。
現在,隨著地方政府試圖把本地的失業率降到最低,鐘擺開始回擺。
3月6日,北京朝陽區在王四營鄉舉辦專場招聘會,吸引了眾多農民工和失業人員參加。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廠主說:“以前,有些工人去勞動委員會投訴,勞動委員會的人一般都站在工人一邊。現在,他們會與公司聯系,試圖了解情況。他們會進行調解而不是打官司。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近來,一些工人利用一項允許追討過去兩年內未支付加班費的法規成功起訴了這位廠主的工廠。他說:“兩年加起來可是不少錢。舉證的責任在公司,公司要證明工人沒有加班,而不是要工人證明他們加班了。”
不過,法院后來監督勞資雙方進行了耗時很久的和解談判,最終作出了廠方可以接受的判決。
一個勞工維權團體的負責人黃慶南(音)說:“以前,工人很容易就能要回過去兩年的加班費。但是現在,法院正勸說工人勝訴后少拿點賠償。如果政府想支持工廠,他們應當少收稅費,而不是損害工人的利益。”
廣東省公布,去年前11個月,勞動仲裁案件數量增加了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