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赫芬頓郵報》11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崛起
奧巴馬當政下,美國一切都將發生變化,難道不是嗎?我認為美國將發生變化,但并不會按照歐洲人所希望的那樣發生改變。它將朝著建立更加密切的美中關系的方向發生變化。
《金融時報》世界貿易版編輯艾倫·比蒂認為金融危機中所暴露出來的真正全球問題不是缺乏全球監管,而是發達經濟體沒有與新興經濟體進行合作的政治失敗。他主張解決這個問題是采取全球行動的真正前提,遠勝于一些大國自己采取的制度改革或其他改革所帶來的潛在結果。“不能僅僅重新排列一下建筑構造,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對待它們的方式。”
比蒂講了兩個關于中國的故事。一個是幾周前當發達經濟體協同做出降息決定時,他們并沒有告訴中國,但是中國隨后就很快降低了利率。第二個故事與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最近訪問中國有關,他希望(尋求中國幫助)避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盡管中巴保持著長期關系,但中國拒絕提供資金。中國堅持認為援助需要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下實施。中國愿意提供幫助,但是它不想破壞這一體制,盡管該體制目前并不那么善待中國。
比蒂擔心奧巴馬會不斷猛烈攻擊中國貨幣操縱問題,這對美中關系是個不祥之兆,但我卻表示懷疑。這兩個故事暗示中國與國際體系的接觸已經達到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水平,之所以說深遠是因為故事表明中國領導層在面對西方的忽視、甚至侮辱時做出了國際主義的決定。正是這些決定才是至關緊要的。假定美國和中國有足夠的接觸,將鞏固當今全球政治關系中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
對于我來說,中國的政策,不管是金融的還是其他方面的,其目的不是脅迫而是迫使美國把其利益同中國綁在一起。經濟不景氣到來時彼此都不能拋棄另一方。在奧巴馬當政下,對聯合國進行一些小修正看來是可能的,但是通向較大范圍的改革之路看來還依賴于美國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安理會作為管理同中國關系的場所。這不是“管理中國”,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作者馬爾科姆遜,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