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11月17日文章,原題:專訪施泰因邁爾:中國等新興國家責任感在加強
11月15日,20國集團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了金融峰會。參與會議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發達工業國家之外,還包括一些重要的發展中經濟體,比如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也就是所謂的“金磚四國”。發達國家認為,沒有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就無法克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德國之聲記者就此采訪了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等人。
施泰因邁爾認為,“金磚四國”不應該繼續被當作小朋友對待,而是應該成為正式的協商伙伴。其他一些帶有穆斯林色彩的國家,比如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和海灣國家,也應該參與進來。因為這些新興工業國擁有發達國家急需的資源。
新興工業國家在近幾年內已經展示了自己極高的景氣潛力,并同時要求得到與此相應的政治地位。施泰因邁爾表示,這些國家與發達國家平等合作的自信表現和強烈意愿必須得到重視,“我從與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許多國家的會談中了解到,這些國家對于未來世界的責任感正在不斷上升。我們因此也必須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國際事務中承擔責任。我覺得,目前各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作出的努力,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一步。”
盡管如此,在尋找解決經濟危機的共同方案時,意識形態之爭也露了一小臉。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對資本主義國家諸如國有化這樣的援救措施報以嘲笑。北京方面表示,這些措施都帶有社會主義的痕跡。布魯塞爾歐洲研究中心的貝爾科夫斯基表示,“所有西方工業國家,特別是美國,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批評。他們采取了無節制的資本主義模式,并且多年來都在向中國這樣的新型工業國家指手畫腳的說,社會主義不好,國家干預不好。當然新興工業國家或者中國現在并不是幸災樂禍。但我想,發達國家今后面對新興工業國的時候的道德優越感不會像從前那樣高了。”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各國政治上的接近。持續的金融危機正在考驗各國的真正實力。一些國家希望走出危機,而另一些國家則期望在危機中樹立自己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