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11月2日文章,原題:安全差距
在法國里昂南部工業區內坐落著一棟8層樓房,它是美歐最后一間生產阿司匹林的大型工廠。整個市場已被擁有低成本優勢的中國廠家奪走了。甚至連老牌的德國拜爾制藥廠也已開始從中國供貨。
消費者希望購買到廉價產品。現在,中國生產了占世界總量2/3的阿司匹林,并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世界唯一的全球供應商。但這些中國工廠是否安全?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歐盟藥品管理局和其他管理機構很少檢查它們。進口中國藥物成分的公司被要求在使用前要對它們進行檢驗。這些公司還派私人檢查員赴華以確保供應商進行適當管理。但一些產業高管說,制藥行業的價格敏感性使徹底檢測低價供貨商變得越來越困難。
中國有數千家制藥廠,利潤率都很低。由于對中國藥品質量感到擔心,美國衛生部于3周前宣布,FDA將于今年底在北京開設辦事處,還計劃從美國派遣檢查員赴華檢查。
FDA監管著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消費者產品,其中包括2750億美元的藥品,但該局只有不到500名進口檢查員及一套陳舊的計算機系統。過去6年中,FDA每年只能對向美國出口產品的714家中國制藥廠中的15家進行檢查。按目前的速度,該局還需要50年時間才能將這些工廠完全檢測一遍。
另外,執行海外檢測任務的雇員也不愿意到亞洲去。曾在FDA工作14年的檢查員愛德華茲回憶說:“我曾去過一次臺灣。第一晚下榻在一家很好的酒店,后來轉移到另外一家距制藥廠較近的酒店……我在那兒只住了一晚,就再也不想呆在那里了。”
另外,中國制藥廠名字的翻譯也讓FDA的檢查充滿困難。中國藥廠的名字通常很相似,翻譯方法也不盡相同。FDA的電腦系統又很落后,以至于檢查人員和官員們很難分清其中的區別。
即使能夠對中國制藥廠進行常規檢查也不一定能保證安全。檢查員們有可能會被蒙蔽,檢測也可能會作假。俄亥俄州參議員布朗說:“不管有多少名FDA的檢查人員,只要仍存在削減成本的壓力,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事實上,來自中國和印度等國的廉價藥品拯救了許多生命。如果沒有中印的這些制藥廠,世界上的數百萬生命將面臨威脅。在美國,購買海外生產的藥物也成了降低醫療費用的途徑之一。曾有議員提出極端意見,要禁止從中國進口所有藥品。但中國已成為美國藥品市場的重要供應商,這樣的禁令將導致美國醫療體系的崩潰。而且我們的依賴程度在加劇,當普華永道在10月份的報告中提到世界最佳制藥產業的外包地時,它的選擇是:中國。(作者加迪納·哈里斯,王曉雄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