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10月30日文章,原題:歐盟把非洲之球踢給了中國
對中國務實的、貿易第一的非洲政策傳統上持懷疑態度的歐盟發布了一項具有開創性的政策文件,建議歐中共同承擔應對非洲大陸挑戰的責任。10月17日發布的題為《歐盟、非洲和中國:朝著三邊對話和合作前進》政策文件,把明顯的政治重新定向與務實政策結合在一起。歐盟這樣做表明,它朝著同中國和非盟的合作方向前進了第一步。
然而到目前為止,中國仍對歐盟的這項新建議保持外交沉默,有消息說北京正在認真考慮三邊合作問題,但中國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做出正式回應,因為合作將涉及到政策的重大變化。
過去兩年來,評論家一直認為中國接觸非洲的戰略是成功的,并將其描述為對傳統捐贈政策和地緣戰略利益的一個挑戰。表面上,中國與非洲政府達成的雙邊和無條件協議似乎破壞了非洲可持續發展的努力,但中國和非洲的官員聲稱,中國的“軟實力”外交比歐洲帶有條件的建議更為可取,也更成功。就此類發展而言,歐盟發現自己越來越處于被動地位。
新政策文件明顯向中國提出了在務實和互補基礎上的合作問題,不同的原則和地緣政治觀點不是問題。歐盟這樣做,等于是向中國屈服了,或許,中國會制定出對該建議的合理回應。
到目前為止,北京一直認為與非洲的雙邊合作是支持其自身發展的機會。歐盟的議事日程現在也把接觸中國視為制定一個全面政策的機會。問題是,北京是否準備接受歐盟的這項建議,將其作為促進其自身努力的一個機會,因為到目前為止,北京對歐盟提出的三邊合作和有效的多邊主義概念仍持懷疑態度。
人們擔心與歐洲密切合作會破壞中國在與非洲發展雙邊關系時所采取的柔性做法。把軟實力同與西方做法的明顯差異性相結合,已為北京在非洲大陸贏得了很多信譽和正面評價。
但是,北京也有進行更密切合作的理由。如中國2007年批準成立的資金達50億美元的非洲開發基金,很難找到合適的當地伙伴。由于工程項目主要被分配給中國公司,北京面臨著缺少當地合作伙伴開發工程的問題。在非洲,襲擊中國工人和機構的事件正在上升。事實上,當地境況在迫使北京做出調整。
對歐盟這項新政策的批評聲音主要來自歐洲內部,但現在爭論的焦點是歐盟在同中國打交道時是應該從務實的立場出發還是從道德的立場出發。(作者伯恩特·伯杰為德國漢堡和平與安全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