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1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水至清則無魚”,文章摘要如下。
開放辦奧運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家喻戶曉的前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教練員郎平,8月15日率領美國女排在首都體育館迎戰中國女排。郎平當然希望擊敗中國隊。
顯示一種氣度
“海外兵團”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在中國卻似乎多了一層復雜的背景與情感。昔日國手,今天對手,欲與中國隊爭金奪銀,過去很長一個時期,不少中國人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時代畢竟在進步,對回家作戰的“海外兵團”冷言冷語少多了。
在今屆中國奧運軍團中,有20多位外籍教練,他們來自10多個國家,男籃的立陶宛教練尤納斯、花樣游泳的日本教練井村雅代、曲棍球的韓國教練金昶伯等。
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的“海外兵團”隊伍也愈發壯大。例如,代表加拿大出戰的擊劍運動員欒菊杰、美國跳水隊教練陳文波、美國體操隊教練喬良、馬來西亞花樣游泳隊教練陳萌等。
奧林匹克的發展,已進入無國界階段。共同參與,才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最佳詮釋。
奧運中國是否真誠歡迎“海外兵團”回家,這是一種氣度的顯示。
培養妥協意識
每一位現代公民,無可避免要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現代化、價值觀念差異化。要建立公民社會,將面臨諸多矛盾和希望,現代公民應具備一項不可或缺的精神質量:妥協。所謂妥協,就是在社會互動關系中,為增進各方利益以及整個社會利益,彼此采取不同程度的讓步,這是一種與對抗完全不同的解決矛盾沖突的辦法。
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后,一系列突發事件接踵上演。針對中國的負面消息、抵制北京奧運的言論從未停止。
自7年前,北京獲奧運會舉辦權以來,人們就開始日夜操勞,不曾有絲毫懈怠,中國人就想把奧運會辦成一屆高水平且有特色的精彩賽會。不過,熱情的投入、承諾的履行,并未得到一致的好評。中國人在做好事時被澆冷水,心頭的感受不言自明,不少人忿忿不平。
擁有“平常心”
世界上的事情是復雜的,但世界的主流是發展,是進步。作為奧運東道主,需要以寬容、大度之心待客,笑迎天下賓朋,別忘了當初的承諾,遵循奧林匹克宗旨,拋卻政治、民族、文化分歧,將世界大家庭的奧運聚會辦成功。
其實,抗議事件在世界各地天天上演,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正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吳旭所言:一旦過分關注或過分帶有感情色彩地表達立場,反而會把一件本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人為放大炒熱。如何正確應對這些突發事件,以期獲得最佳的國際國內輿論效果,是對北京的智慧和膽略的考驗,北京奧運恰好是積累經驗的好機會。在西方媒體和受眾眼里,中國刻意追求完美、圓滿時往往表現出不近人情、不寬容,甚至粗暴,這比示威者展示的“不和諧”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還要大。
日前,聽吳建民在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上演講,據他介紹,1950年世界上游客才2000萬人,2007年已經達9億人,中國大陸從1949年至1978年的幾十年中,有出國經歷的人約28萬,平均每年出國者不到1萬,而僅僅2007年就有4000萬中國人出國,同時有5600萬外國人來到中國。他說:“來來往往這么多人,有一句中國古話是‘水至清則無魚’,你一門心思,一根筋走到底,你就沒有朋友了。”
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奧運被政治化已經成為現象。
如何應對從未慮及的國際反應,奧運是一次全面檢視中國形象的國際考驗。中國要“與國際接軌”,但仍有自己繞不過去的現實窘境,仍有顯而易見的偏見。
一個大國崛起的真正標志,恰恰體現在面對世界時的一份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