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6月13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政府重視國人的文明狀況”,文章摘要如下。
新華社報道,2007年,北京人的公共文明指數為73.38,2005年和2006年的數字分別是65.21和69.06。這個指數反映了北京人遵守有關公共衛生和公共秩序的規定,對陌生人的態度,賽場禮儀以及為奧運會做貢獻的意愿等方面的情況。
新華社的報道列舉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具體數字:2006年,在人行道和大街上隨地吐痰的北京人所占的比例是4.90%;2 0 0 7年,這個數字下降了近一半,為2.54%。在亂扔垃圾方面,情況同樣是樂觀的:2006年,5.30%的人在街頭亂扔垃圾,但2007年,這個數字只有2.86%。
文明指數的改善不是頃刻間發生的。它是政府倡導的一系列計劃的結果。2001年,在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以后,政府就發起了提高文明素質的運動。計劃包括:排隊日(每月11日),引導人們有秩序地排隊。讓座日(每月22日),要求乘坐公共汽車和火車的年輕人和身體健康者將座位讓給別人。
政府還開展了禁止隨地吐痰(又稱為“綠色啄木鳥工程”)、禁止亂扔垃圾的運動,以及微笑工程,組建了北京職工文明拉拉隊,并在所有出租車和大部分公共場所實行禁煙令。
中國從一開始就希望奧運會成為其嶄露頭角的好機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其最優秀、最現代化和最先進的一面的盛大活動。首都閃閃發光的摩天大樓、奧運場館、新的地鐵線路和最新的高速公路網肯定會讓旁觀者嘖嘖稱贊。他們期待著向全世界充分展示21世紀中國的日益繁榮和進步。
接著政府意識到,中國人的禮儀也會展示在世人面前,這令他們感到憂慮。在飯桌上打嗝、大聲喝粥、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吐痰、不按秩序排隊、隨處吸煙等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行為,會讓外國游客感到不快。他們不希望世人看到中國的這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