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西關系實質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將來自中國。在當前這種背景下,中國社會應該記住:冷靜的自信是消除各種挑釁的最有力手段。
對于地球村來說,中國的復興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促成穩定的要素以及啟發新思想的誘因。事實上,通過無數的物質或知識的“絲綢之路”,中國與世界的密切交往業已將全球體系帶入新的層次。這種復雜而蒸蒸日上的進程改變了企業活動、政府優先事務和學術機構。
但是,一些人未能把握這一大前景,對他們來說,中國的再崛起是擔憂之源。這部分解釋了為什么緊張不安情緒一直籠罩著中西關系。
最近,身在中國和海外的中國人不得不對各種攻擊作出反應。有些人(主要在西方)想要破壞中國聲譽和擾亂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他們現在基本上已名譽掃地和被相對邊緣化。他們想要削弱中國,但無意中給中國制造了一個顯示其穩健、決心和責任感的機會。
但不幸的是,他們同時還制造了一種充滿猜疑、怨恨和混亂的局面。這損害了美國、歐盟和中國的戰略目標:作為21世紀全球秩序之基石的合作、建設性的中西關系。
對中國的負面評論經常反映出西方對不同背景的中國社會、經濟的變化(包括在西藏和新疆的變化)及其現代化的無知。當CNN評論員稱中國人為“呆子和暴徒”、中國產品都是“垃圾”時,或當倫敦新任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撰文稱“中國的文化影響幾乎為零,以后也不太可能增加”時,這種無知就變成了愚蠢。
與此同時,西方的“痛打中國”(China-bashing)伎倆只會起到反效果,反華言論和行為只能激發中國內部的反西方情緒。時值北京和西方需要合力解決危及全球平衡的、迫在眉睫的環境、政治和經濟問題,不負責任的活動分子和政客卻甘冒煽起新的敵對情緒的風險。在這種對抗的局面中不會有贏家。
要克服當前中西關系的種種困難需要做些什么呢?有些問題必須被考慮。一些是有立竿見影之效果的建議,一些是可為今后中西合作奠定基礎的原則。
北京奧運會這一體育盛事,必須被放在它本來的位置上。盡管對于2008年奧運會有著很多興奮和激情,但人們必須記住,奧運會只是堪稱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件——中國復興的一個簡短篇章。
美國和歐盟的部分人士尚未完全意識到,中國是一個成熟、老練的主權國家,能夠區分和捍衛自己的最佳利益。過度的“家長式作風”或優越感,會讓人覺得似乎能向中國發號施令。從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衰落的中國不得不屈服于來自外部的帝國野心。1949年以后的中國領導人將不會讓這屈辱的經歷重演了。到了21世紀,歐盟和美國可能會就與中國有關的問題提一些建議或意見,但絕不要試圖單方面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中國。媒體也有責任把中國的變化介紹給西方世界,西方記者們必須對中國的重要發展持開放態度。但他們經常做不到這一點。
當然,對中西關系實質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將來自中國。在當前這種背景下,中國社會應該記住:冷靜的自信是消除各種挑釁的最有力手段。中國人還必須知道,西方有相當多的人是歡迎中國復興的,也理解中國對世界所做的貢獻。
到了8月,北京以及青島、天津、上海、沈陽、秦皇島和香港,將舉辦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夏季奧運會之一。他們將成功做到這一點,不是因為中國人想發起一場宣傳,而是因為他們為自己能對一場全球盛會做貢獻感到巨大的驕傲和喜悅。那些仍在呼吁部分或完全抵制奧運會的人,只是顯出了他們的無知和短見。
對抗最終將會徒勞無益,阻止不了中西之間的合作。作者 [法]高大偉(David Gosset,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文苑”主任)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