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廣西電網公司搶修人員在廣西全州縣三千界山頭進行緊急搶修作業。新華社發(楊紹功 攝)
大雪肆虐之時,我軍官兵奮戰抗擊雪災,鏟冰除雪,疏通道路,幫助受災群眾排憂解難。 除冰現場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華網消息 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9日發表題為“突破風雪圍堵的中國春節”的社論。社論指出:在經受了非典、洪水等重大災害之后,中國應對突發災難的動員能力、指揮能力、資源調配能力以及國民的承受能力和心態,都再次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以下是這篇社論的主要內容:
對
數億中國民眾來說,今年的農歷新年應該是別具一番滋味在心頭。由于一場持續幾個星期的特大暴雪,中國南方近20個省份的交通、供電、物資供應和通訊,都陷入不同程度的混亂。特別是由于鐵路運輸因斷電而陷入半癱瘓狀態,千萬名旅客被迫滯留在各地火車站。即便是沒有遭受冰雪之災的省份,其生活秩序也受到了間接的影響。
但是,就在除夕夜之前,聚集在北京、廣州、上海、武漢和重慶等主要交通樞紐的旅客,卻奇跡般地消失。尤其是在廣州火車站,原本滯留多日的大約80萬名旅客,幾乎都坐上了開往家鄉的火車,竟然在一夜之間變得無影無蹤。
與此同時,除了少數地方之外,在廣西、貴州、江西和湖南等災情較重的省份,水電供應都在除夕前后逐步恢復。雖然生活秩序一時還無法完全回到原狀,但災區的基本生活和御寒設施都有保障。直到此時,上至中南海,下到地方政府,人們才終于稍稍松一口氣。
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一些西方輿論不假思索地從時下最流行的思維角度,包括從政治體制的層面,對北京方面予以揶揄、挖苦和指摘。但是,只要回想一下“卡特麗娜”颶風給美國南部幾個州所帶來的災難,或者歐洲發達國家經常因暴風雨而陷入交通和供電的混亂狀態,人們也許就會明白,在自然災害面前,任何體制都有可能顯得不堪一擊。
這場冰雪災害之所以影響廣泛,不僅是因為降雪量和持續時間為50年來所僅見,而且更因為遇到了中國一年之中最為關鍵的時間點。
近30年來,每年春節前后便是中國跨省份交通運輸的巔峰期。千百萬在外省工作的民眾都要趕在除夕之前返回家鄉,然后在元宵節之前再回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而在同一時間內,跨省份的貨物運輸也進入最繁忙階段。這種被稱為“春運”的超大規模的人流和物流過程,本來就已經使基礎設施、水電供應、物品供應以及社會管理處于極限狀態,現在又加上罕見的雪災不期而至,兩相夾擊,所造成的超大壓力就完全可以想象。
所幸的是,在除夕前后,滯留在外地的大部分旅客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而雪災地區的民眾也都能夠過上一個比較像樣的春節。雖然此次受雪災影響的人口十分龐大,范圍極其廣闊,但所有地區都在極短時間內控制了災情,緩解了各種困難,穩定了民眾情緒。僅僅這一點,就足以令人為之欽佩。
可以說,在經受了非典、洪水等重大災害之后,中國應對突發災難的動員能力、指揮能力、資源調配能力以及國民的承受能力和心態,都再次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作為海外華人和華文媒體,我們為此由衷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