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大企業聯合會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認為,雖然中國公司的生產力還不如它們的外國同行,但近10年來它們取得了驚人的進步。
世界大企業聯合會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吉爾·弗斯勒說:“這些進步不僅僅是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副產品。”她表示,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因利用先進技術、招募高素質的勞動力來改變自己;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公司正在快速重組,成長為現代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這份報告發現,對于那些把中國看作是一個待開發市場的跨國企業來說,中國公司重組的步伐以及生產力的提高應該引起警惕。中國的一些企業,包括那些看上去毫無希望的、過時的、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都開始與世界頂尖的企業展開卓有成效的競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007年的分析顯示,在向世界出口“中國制造”方面,中國國內的私營企業已經超過了外資企業。
很明顯,中國企業生產力的提高反應了中國的合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正在發生變化,也說明了中國的國有企業規模在精簡,效率在提高。有趣的是,雖然外資企業的平均生產力仍然高一些,但中國的私營企業以及合資企業提高的幅度要超過外資企業。在發達的、新興的以及處于轉型期的經濟體中,競爭力和靈活性對于提高生產力水平和增長率至關重要。
雖然美國的制造業工作崗位流向了如中國這樣的低工資國家,但事實上,制造業工作崗位的流失在中美兩國同時發生。累計來看,中國在過去9年中失去了1000萬制造業工作崗位,是美國同期的5倍。
報告的起草者之一、經濟學家約翰·霍提文格說:“在一個其市場結構經歷如此快速改革的國家,企業的快速重組并不令人奇怪。”霍提文格表示,但中國是如此大的一個國家,它的大規模的企業重組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其他國家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這種重組伴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雷志華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