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深一度:硅谷銀行破產,美國市場很慌
美國硅谷銀行破產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當地時間3月12日,美國金融監管部門宣布,自3月13日起,將確保硅谷銀行的全部存款得到支付。硅谷銀行“爆雷”,暴露美國銀行業的脆弱性,美國政府這顆“定心丸”能否讓市場放心仍是未知之數。
銀行資不抵債
3月10日,硅谷銀行突然宣布倒閉,迅速成為各大美媒的頭條。據彭博社等媒體報道,硅谷銀行是美國第16大銀行,2022年底擁有資產2090億美元,主要服務于科技行業的新創企業。這家銀行投資相對保守,資產組合風險不高,其資產組合中很大一部分是低風險債券。
然而,自美聯儲去年啟動激進加息以來,硅谷銀行持有的這些債券卻變成了“燙手山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隨著利率提高,這些資產的價值下降,導致銀行賬面出現損失。3月8日,硅谷銀行發布公告,稱出售金融產品損失18億美元。這一消息隨即在3月9日引發大規模擠兌;3月10日,美國金融監管部門宣布該行資不抵債,并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
彭博社稱,如果從市場價值來看,硅谷銀行破產案已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二大的銀行破產案。受此影響,美國三大股指當天紛紛以大跌收盤,也讓其他一些區域銀行卷入了這起風波。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多家媒體報道,3月12日,紐約州金融監管當局宣布關閉資產規模達1100億美元的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華爾街日報》稱,從資本規模看,這成為美國歷史上破產的第三大銀行。除了簽名銀行外,美國第一共和國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西部聯盟銀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oration)等銀行都面臨股價暴跌、市值縮水的困境。投資銀行經理弗雷德里克·羅素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稱,硅谷銀行可能“只是地窖里的第一只蟑螂”。
政府出手干預
自硅谷銀行突然宣布破產以來,美國政府是否救市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12日晚間,美國財政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FDIC共同發布聲明,宣布將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認定為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美國政府將會保護儲戶在這兩家銀行的所有存款。聯合聲明稱,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正采取果斷行動,通過對增強公眾對銀行系統的信心來保護美國經濟”。在《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看來,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此舉,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防止此次硅谷銀行破產事件演變為類似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并最終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事件。
不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否認金融監管部門的行動是對兩家銀行的救濟行為,她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采訪時就表示,政府“從未考慮過對硅谷銀行本身進行救助”,“但我們擔心儲戶,并專注于滿足他們的需求”。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達雷爾·達菲在CNN發表的評論文章中表示,硅谷銀行倒閉本身雖然不太可能演變成更廣泛的金融危機,但它將對科技行業產生潛在的系統性影響,“在美國有風險投資支持的上市科技和醫療保健公司中,近一半是硅谷銀行的客戶,其中許多公司在其倒閉后競相籌集資金發放工資”。他認為,如果這些科技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現金才能生存,“政府應該進行干預”。
風險向外蔓延
盡管美國政府“在星期一亞洲市場開盤前”做出了救濟決定,但硅谷銀行倒閉引起的風波還是出現了一定外溢效應。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3月12日報道說,加拿大最高銀行業監管機構正在對硅谷銀行加拿大分行的資產進行“臨時控制”,該國金融機構總監彼得·勞特里奇發布聲明稱,加拿大方面正在尋求對硅谷銀行加拿大分行全部資產的控制權,“我們正采取行動保護該分行債權人的權益”。
英國《衛報》報道稱,在硅谷銀行倒閉后,英國政府正忙于通過一項緊急計劃,以保護英國的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免受影響,其中包括向企業提供賴以生存的現金流。英國財政大臣亨特警告稱,如果硅谷銀行英國分支機構的存款因銀行倒閉而消失,英國科技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企業將面臨“嚴重風險”。
盡管美國官員堅稱美國銀行系統并不會受到此次事件影響,但美聯儲過去幾年里大起大落的貨幣政策正在給美國和全球金融系統埋下更多“不定時炸彈”。《華爾街日報》在其社論中就指出,華盛頓永遠不會承認的令人不快的事實是,“硅谷銀行的失敗是多年來貨幣和監管失誤所必然付出的代價”。監管部門最初是鼓勵信貸狂熱,然后未能預見到寬松貨幣停止時的金融恐慌,而這是15年來的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