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做生意”成為越來越多國家企業的選擇
在日前舉行的柏林機械工程峰會上,與中國保持貿易往來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德國總理朔爾茨再次明確表示支持全球化,指出“脫鉤”是完全錯誤的答案,并且強調要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做生意”。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直言,與中國“脫鉤”不是歐盟企業的選項,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增長市場和供應來源。
在某些國家鼓吹“脫鉤”、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不斷加劇的背景下,這些歐洲官員的理性聲音值得外界好好聽一聽。從他們的話中不難看出,“和中國做生意”之所以成為越來越多國家企業的選擇,中國作為“世界市場”和“世界工廠”的地位是兩個重要因素。
中國市場規模有多大?它有著11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以及14億多消費者,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而且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這不僅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還有不到一個月,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要舉行了,屆時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280家,回頭率近90%。預計將有更多國家的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重要供應來源地的地位不可取代。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正如西班牙IE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菲利克斯·巴爾迪維索指出,“作為全球制造強國、貿易強國,中國外貿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顯示,中國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這意味著工業發展獲得更多科技動力,產業鏈優勢也更加明顯。今年7月,德國巴斯夫公司宣布將繼續推進在中國廣東建設大型生產基地——到2030年,該公司計劃對該項目投資100億歐元。這是德國企業界持續“看多中國”的縮影。
多年來,中國與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國家保持了良好的經貿往來。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德國的全球最大貿易伙伴,今年前8個月中德貿易額達1550億美元,繼續保持增長。德國也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外資及技術引進來源國。自2020年以來,中國連續兩年保持歐盟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去年中國和歐盟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數字說明了一切:中歐經貿合作為雙方發展提供了積極助力,這一互利共贏的勢頭應當長期保持下去。
當地時間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為此將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7%,較7月預測值降低了0.2個百分點。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正為世界提供難能可貴的“確定性”。
中國官方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主要指標總體改善,外媒紛紛用“超預期”來形容。從長遠看,中國自身的發展前景是確定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是確定的,中國繼續加強與各國經貿合作的態度也是確定的。
“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正以持續擴大的開放、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歡迎八方來客,也正以合作共贏的理念走向世界,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源源不斷的“中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