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經驗助力非洲創業青年
新華社吉布提市10月3日電 只要打開手機,就能完成打車、購物、支付——這樣的生活或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但對于一些前來中國求學的非洲年輕人來說,在收獲專業知識之余,中國便利的數字生活也激發了他們創業的靈感,在他們的心里埋下了改變家鄉的種子。
“中國喚醒了我的創業精神”
來自烏干達的迪莉婭曾先后在西安和北京學習生活共11年。“在中國,一個APP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可以預約保潔、美甲,甚至中醫推拿。”她說,“中國喚醒了我的創業精神”,回到非洲后,看到的很多問題都能從中國的生活經歷中找到對應解決辦法。
迪莉婭本科從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在烏干達當了一年的實習醫生。實習期間,她深刻體會到了醫療體系落后給當地民眾帶來的傷痛,迪莉婭立志用數字解決方案改善烏干達的醫療系統。
3年前,迪莉婭在首都坎帕拉成立了一家健康科技初創公司,公司名稱在當地主要語言盧干達語中意為“我的醫生”。公司開發的同名手機應用已于今年5月正式上線,它與當地醫療從業者委員會合作,為使用者提供專業的在線問診服務和醫療保健建議。
“把深圳速度帶到埃塞俄比亞”
大學期間的一次比賽讓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內爾第一次來到了中國,他被中國的人文、環境、美食深深吸引。在申請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獎學金后,內爾開始了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
本科畢業后,內爾選擇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3年的深圳生活里,內爾積極參加各類賽事活動,并前往互聯網公司實習,這讓內爾對“深圳速度”有了深刻體會:“我的國家節奏相對較慢,我想把深圳速度帶到我的團隊里,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高效完成任務。”
中國電商領域的成功經驗讓內爾深受啟發。2020年初,埃塞俄比亞國家銀行發布了一項指令,允許非銀行機構提供數字金融服務。“這是我把在中國學習期間學到的東西帶到祖國的機會。”內爾說。
在獲得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數據科學和信息技術專業碩士學位后,內爾回國創辦了一家數字金融公司,為埃塞俄比亞商家提供在線支付服務。此外,他的公司還致力于企業社會責任建設,2021年11月與埃塞俄比亞商業銀行合作籌集約600萬美元,用以幫助當地流離失所的人群并改善衛生設施。
“我的家人叫我‘中國人’”
迪莉婭和內爾身上都有著深深的“中國烙印”。
“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家,我的家人都叫我‘中國人’,我的思維習慣、行為舉止、做事效率都像中國人。”迪莉婭說,中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她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許多學業外的收獲。
內爾對中國的向往源于他對功夫電影的熱愛。留學期間,他對中國文化愈發著迷。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內爾學習了漢語并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四級。“自律是我從中國人身上學到的第一件事——如果必須要工作,那就努力工作。這樣的精神也幫助我創立了現在的公司。”內爾說。
近年來,一大批像迪莉婭和內爾一樣的非洲青年從在中國的學習生活經歷中獲得靈感和啟發,重返非洲后結合本地需求進行嘗試和創新,成為當地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生力軍。(文字記者:周楚昀、劉暢;視頻記者:劉暢、張改萍、汪平;報道員:路繼承;編輯:徐曉蕾、王沛、程大雨、馬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