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罷工潮的背后
制裁和關稅的“回旋鏢”造成歐美高通脹
歐洲罷工潮的背后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王妤心泓
當地時間6月21日,因英國政府與鐵路工會就漲薪問題談判失敗,英國爆發30年來最大規模的鐵路罷工,14家鐵路運營商的4萬多名鐵路員工參與其中。僅一天之前,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約7萬人上街抗議物價上漲,布魯塞爾機場因員工罷工被迫取消全部出港航班。當地時間6月9日,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人員因加薪問題舉行罷工,當天約百趟航班受罷工影響被取消。西班牙巴塞羅那出租車司機今年3月在當地行業協會“精英出租車”的組織下舉行“慢車游行”,近300輛出租車組成的車隊從巴塞羅那機場一路緩緩開至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議會,抗議能源價格上漲對出租車行業的沖擊。
圖為6月21日當天拍攝的英國倫敦滑鐵盧車站。 新華社發
歐洲國家此起彼伏的罷工潮都直接指向同一個原因——高通貨膨脹率。
當下,一些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遭到人為干擾,全球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斷走弱。分析人士認為,俄烏兩國與不少國家經濟依存度高,通過糧食、能源等供應對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與此同時,美國不斷“拱火”,加劇地區沖突長期化風險。經歷疫情沖擊的世界經濟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復蘇艱難。
能源和糧食危機是歐洲通脹主因
英國5月份通貨膨脹率達到9.1%,續創1982年以來的新高,數百萬英國人的生活成本正在飆升。英國《經濟學人》撰文稱,在增長的生活成本中,食品價格占了很大一部分,道路燃料價格同比上漲32.8%,這是自1989年首次計算該數據以來漲幅最大的一次。英格蘭銀行最近連續第五次上調其主要利率至1.25%。
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報道,烏克蘭敖德薩港口的封鎖正在阻礙糧食供應進入世界各地,導致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過去四個月,烏克蘭糧食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農業儲存能力下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世界糧食計劃署駐敖德薩的副緊急狀況協調員馬修·迪表示,俄烏戰爭正在對世界糧食供應造成“可怕的局面”。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俄羅斯是歐洲大陸最主要的能源供應國,比如,2020年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占歐洲能源消費量的四分之一,而俄烏戰爭后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讓歐洲民眾不得不承擔高價。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由于英國脫歐之后實施更嚴格的移民規定,其國內一直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就業問題,而近期的通貨膨脹使得工人們到手的薪水更加貶值。英國鐵路、海事和運輸工會的工人表示鐵路罷工可能會持續數月,教師和護士也考慮在“斗爭之夏”中就工資問題采取行動。目前預測今年晚些時候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11%以上。代表130萬公共部門工人的Unison工會上周表示,它已經“做好了罷工準備”。英國酒店業協會的CEO凱特·尼科爾斯日前告訴泰晤士報電臺,僅本月的鐵路罷工就可能使旅游、休閑和戲劇行業損失超過10億英鎊。
英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認為,除了面對能源和糧食供應鏈短缺的外部沖擊外,英國也在應對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更加嚴重的內致通脹。此前政府在疫情期間“燒錢”的強制休假計劃和一系列其他財政支持計劃雖然在整個疫情期間支撐了需求,但也將公共債務推至高點。他警告,英國接下來的一個重要擔憂是觸發螺旋式通脹效應。這種情況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過,當時歐洲多國的通脹率和工資水平不僅一同增長,工資水平上漲更是通脹高企的重要推手之一,形成“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現象,這種現象至少花了10年的時間才消除。
美國高通脹禍水正引向世界
此輪高通貨膨脹的根源是什么?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國維持烏克蘭長期戰爭所需的巨額財政支出,加上俄烏向全世界提供能源和食品的途徑被切斷,讓世界經濟陷入比以往更嚴重的危機。5月,美國CPI同比增速達到8.5%,這一數據是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的最高通脹水平。據福布斯新聞網報道,1982年到2022年之前,美國CPI同比漲幅從未超過8.3%。為了遏制本輪通脹,美聯儲已經三次加息,累計加息150個基點。
彭博社報道,飆升的物價正在傷害美國人,但加息“解藥”也同樣會帶來傷害——可能預示著美國經濟的大衰退,且讓全球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到2024年年初,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接近四分之三,而就在幾個月前,這種可能性還沒有那么高。眼看退休金因食品和電費的上漲而縮水,美國家庭對經濟的看法比4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要悲觀。
近期,國際勞工組織發布數據報告指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間全球通貨膨脹率從3.7%升至9.2%,上漲兩倍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警告稱,美聯儲更快收緊貨幣政策,可能造成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經濟增長前景更加不確定,新興經濟體應提前做好政策準備。
《華爾街日報》認為,美國和歐洲此輪通脹率都在8%左右,但原因和解決辦法不同。歐洲的通脹更多是輸入性的,可能比較短暫,然而其嚴重程度不亞于美國。《經濟學人》撰文表示,俄烏戰爭導致全球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在歐洲比在美國更嚴重,歐元區的能源價格在5月份以高達39%的年率上漲,為整體通脹率貢獻了大約4個百分點,而在美國是2個百分點。歐洲目前天然氣價格幾乎是美國的三倍。歐洲通脹的輸入性因素使歐洲的生活成本危機更加嚴重,工人們無法用工資增長和政府的大規模轉移支付來抵消它。
美國的通貨膨脹是內因占主導,且可能更持久。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經放棄此前堅稱的“通脹暫時論”,稱“通脹可能需要比之前預期的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到我們的價格穩定目標”。此外,《華爾街日報》還指出,美國當下的通脹和供應鏈紊亂是美聯儲濫發美元造成的惡性后果。疫情伊始美國政府大量放水,推出大規模財政政策和超寬松貨幣政策“組合拳”,導致疫情緩解后經濟過熱、供需關系失衡,企業生產復蘇跟不上消費回暖的步伐。6月17日,在第二十五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俄總統普京在演講中提到了西方國家的通貨膨脹問題,指責西方國家面對通脹干脆啟動印鈔機,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彌補空前的預算赤字。過去兩年美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38%以上,而這是以前幾十年增發的總量。同期,歐盟的貨幣供應量也急劇上升,增長約20%,即2.5萬億歐元。
取消美對華貿易戰關稅呼聲漸急
在美國,拜登政府面臨巨大挑戰,直逼兩位數的通脹率已經開始給普通家庭和企業造成壓力。年底的中期選舉迫在眉睫,通貨膨脹將是其中的頭號議題。如何避免貨幣政策過度收縮導致經濟衰退從而影響選舉,是令拜登焦慮的最大問題。
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美國駐新加坡大使的大衛·阿德爾曼表示,取消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將使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下降1%,并恢復人們對經濟的信心,這將有助于拜登在選舉中獲勝。他認為,“這是一種緩解美國經濟和美國消費者壓力的選舉策略,這些壓力是由每年超過3700億美元的向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高關稅造成的”。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報道,隨著通脹和衰退擔憂加劇,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政治觀察家和分析師呼吁拜登政府削減對華貿易戰關稅。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周日回應阿德爾曼的評論稱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是“正確的做法”。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長期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中國為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廉價商品,從供給端抑制了通脹。自2010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眾多跨國公司在中國設廠,從而消除因工資上漲等因素給本國帶來的通脹壓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對進口的依賴度不斷增加,進口商品金額從1990年到2020年增長了近4倍,但進口商品的價格指數卻基本沒有增長,30年累計僅增長了15%,年化增長率只有0.5%。
據計算,2018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爭端,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每個美國家庭因此每年多負擔數千美元。阿德爾曼在采訪中表示,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成了傷害美國經濟的“回旋鏢”。5月,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G7財長峰會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明立場,支持取消部分關稅以緩解對美國經濟造成的高通脹壓力。她認為對中國商品征收的貿易戰關稅不僅對解決美中之間的實際問題沒有意義,反而對美國的消費者和企業造成了巨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