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或再次觸發“半途而廢陷阱”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4日發表理查德·伯恩斯坦題為《美國的“半途而廢陷阱”可能使烏克蘭注定失敗》的文章。作者認為,美國在烏克蘭正陷入一種反復出現的模式:美國介入一場國外沖突,取得一些初步成功,然后無法實現其目標。稱之為“半途而廢陷阱”。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周三在布魯塞爾與其他一些國家的國防部長會晤,討論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需要什么。與此同時,據報道,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即將攻占兩個尚未被其控制的大城市。而烏克蘭為對抗俄羅斯攻勢所急需的西方武器遲遲沒有運抵戰場。
這種局勢表明美國在烏克蘭正陷入一種反復出現的模式:美國在國外卷入一場沖突,取得一些初步成功,然后無法實現其目標。這種模式可被稱為“半途而廢陷阱”。
二戰后,美國曾多次發現自己面對兩件相互矛盾的緊迫之事無法抉擇。其一,采取措施(包括軍事措施)應對侵略或其他威脅;其二,如果事實證明最初的措施不足以完成任務(情況往往如此),就對應對措施加以限制,以遏制成本和風險。
阿富汗提供了最新適例。“9·11”事件后,顯然有必要追擊襲擊事件的罪魁禍首!盎亍苯M織被逐出恐怖主義基地,塔利班被趕下臺,新政府上臺。但塔利班重新開始叛亂。最終,無休止的沖突、民眾的不耐煩以及無法在該國永久駐軍,導致去年那場令人感到恥辱的撤軍和塔利班重新掌權。
越南是另一個極富戲劇性的例子。部署50多萬部隊和6萬人死亡,可能聽起來不像是一場半途而廢的努力。但傷亡不斷增加、公眾的失望情緒以及不愿采取嚴厲措施威懾的態度,導致美國最終撤軍。
現在是烏克蘭。正如財政部長耶倫5月所說,要求對抗普京“野蠻入侵”的壓力使人們幾乎一致同意,“我們的共同努力對于幫助確保烏克蘭的民主戰勝普京的侵略至關重要”。致命武器的供應對取得有利的初步結果至關重要:基輔沒有淪陷;俄羅斯軍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但現在,盡管實施了大規模制裁,交付了超過50億美元武器,俄羅斯似乎仍將占領全部頓巴斯地區,這將使普京獲得明顯勝利(盡管是局部勝利),并為他進一步擴大在烏克蘭的勢力提供一個基地。
我們是否將陷入“半途而廢陷阱”?也許,足夠多的武器將迅速流入烏克蘭,助其抵擋俄羅斯推進。但直到5月底,拜登政府才決定向烏克蘭提供多管火箭炮系統。到目前為止,美國已批準總共4套,但1套也沒有交付。而烏克蘭說,它需要300套。
行動緩慢的直接原因似乎是,擔心供應更具殺傷力的武器會刺激俄羅斯擴大戰爭規模。正是出于同樣的擔憂,拜登總統才預先宣布,美國不會派地面部隊,不會設禁飛區,也不會讓烏克蘭使用美國武器在烏克蘭領土上攻擊俄羅斯。
換句話說,幫助烏克蘭的最初沖動與一種與之相反、想要對幫助設限的沖突迎頭相撞。如果“半途而廢陷阱”再次被觸發,烏克蘭最終被擊敗,那么美國的對手(其中最重要的對手是中國)將從中獲得顯而易見的經驗:如果你長期堅持下去,美國就不會采取獲勝所需的強硬且代價高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