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季外交”展開,傳遞哪些信號
王毅訪南亞多國,中印高層互動有效恢復,中方本周還將辦阿富汗鄰國外長會
中國“春季外交”展開,傳遞哪些信號
本報記者 安崢
上周,當美歐在布魯塞爾奮力揮舞制裁大棒之際,中國外長王毅開啟了南亞多國之旅,到訪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和尼泊爾4國。合作,是貫穿全程的一個關鍵詞。本周,王毅將在安徽主持召開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共商地區穩定與發展大計。
有外媒稱,中國外長在南亞掀起“外交旋風”。也有評論稱,中國傳統的“春季外交”畫卷正在展開。
在這個動蕩不定又充滿希望的季節,中國外交的一系列動作傳遞哪些信息,又將對地區局勢及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一次“補短”
王毅此行從“鐵哥們”巴基斯坦起步。3月24日,作為特邀嘉賓,他在伊斯蘭堡出席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議。這是中國首次出席該組織外長會。王毅還會見了巴基斯坦外長、陸軍參謀長、總理、總統等一眾高官。
隨后,在事先沒有預告的情況下,王毅前往阿富汗喀布爾。阿富汗代理外長穆塔基親自到機場迎接,并稱王毅一行是他們接待的最重要的高級代表團。王毅在訪問中稱,中方愿在尊重阿主權前提下,同阿有序開展互利合作。
3月25日,王毅突訪印度,引起輿論關注。這是他自2019年12月參加中印邊境問題特別代表會晤后首次訪印,也是自2020年6月中印邊境對峙事件以來,兩國高層的罕見互動。印方提到,愿同中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使雙邊關系盡早走出低谷。
3月26日,王毅訪問尼泊爾,與尼外長、總統等舉行會晤。外媒關注,兩國外長就修建跨境鐵路、開展跨境電力合作等具體項目進行了討論。
“此次訪問是在俄烏沖突仍未結束、阿富汗問題亟待解決的背景下展開。”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指出,總的來說,體現中方兩方面考量。
一是外交戰略。南亞地區一直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外交中的分量越來越凸顯。與此同時,中美博弈背景下,王毅也借助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的機會,加強與中東國家的外交接觸。
二是因應變化。國際局勢、地區局勢出現一些新變化,中方可主動爭取機遇、化解挑戰。比如,烏克蘭局勢的變化為中印緩和關系提供機遇。又如,尼泊爾議會前段時間批準了與美國簽署的、極具爭議的“千年挑戰計劃”協議,5月還將舉行選舉。在此情況下,中方有必要鞏固兩國關系、延續“一帶一路”合作的積極勢頭、防止其掉進美國的“陷阱”。
“王毅出訪的每站各有各的意義。總的來說,南亞地區的重要性不可小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所所長胡仕勝指出,其一,它涉及中國邊疆穩定和發展、能源通道安全問題、“一帶一路”項目以及傳統安全問題。其二,印度和美國在“印太戰略”框架下越走越近之際,搞好和南亞國家(包括印度)的關系,有利于中國有效應對圍堵。其三,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印度的態度很關鍵。美西方孤立俄羅斯,不利于整個國際體系的穩定,也不利于中印兩國的地緣環境。
但與此同時,“南亞國家仍是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洼地。”胡仕勝說,高層互動、互聯互通、人員交往、經貿往來相比于其他周邊地區都明顯要少。因此,這次訪問實際上是周邊外交的一次補短。中國在加強“長板”(如和俄羅斯的戰略協作、和東盟的經貿融合等)的同時,補短也很重要。
乍暖還寒
縱觀四站訪問,印度無疑是重頭戲,這是加勒萬河谷沖突以來雙方高層互動的有效恢復。王毅在新德里主要有兩場活動: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印度外長蘇杰生分別會晤。
王毅在會談中高屋建瓴,提出發展中印關系的三點思路:以長遠眼光看待雙方關系、以共贏思維看待彼此發展、以合作姿態參與多邊進程。王毅還指出,中方不追求所謂“單極亞洲”;雙方要堅持兩國領導人“中印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的戰略判斷。
外媒格外留意印方表態。蘇杰生表示,兩人的會談長達約3個小時,以坦誠和公開的方式探討廣泛的實質性議題;印方高度重視對華關系,沒有改變對中國重要性的戰略判斷。多瓦爾稱,愿在邊界爭議化解后赴中國訪問。
輿論大多認為,俄烏沖突下,中印尋求改善關系,發出了和解的聲音。
建設性介入
除印度外,阿富汗是王毅此訪另一熱點。這是他自塔利班去年8月控制阿富汗后首度訪問這個國家,也是為即將在中國舉行的阿富汗問題多邊會議做準備。
3月30日至31日,王毅將作為東道主,在安徽屯溪主持召開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巴基斯坦、伊朗、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外長或代表將出席。隨后,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主持召開“阿富汗鄰國+阿富汗”外長對話,邀請阿富汗臨時政府代理外長穆塔基出席。據悉,各國將共同討論如何幫助阿富汗解決人道危機和經濟動蕩等問題。
中國外交部稱,此次外長會是中國為阿富汗和平發展、長治久安做出的又一次重要努力,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8月,美國在發動阿富汗戰爭20年后狼狽撤軍,留下滿目瘡痍的同時還“巧取豪奪”,凍結阿富汗央行在海外的美元資產。
與此形成對比,中方長期以來借助多個平臺、為推動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此前對阿富汗提出的幾點期待,已成某種國際社會共識: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政治架構;實行溫和穩健的內外政策;同包括“伊斯蘭國”“東伊運”在內的一切恐怖勢力劃清界限;奉行和平的對外政策。
對于此次多國外長會,外界有何期待?中方又將如何發揮建設性作用?
胡仕勝認為,本次外長會可能會有幾方面討論重點。
其一,如何應對新出現的安全問題。去年塔利班上臺以來,雖然阿富汗國內安全形勢出現好轉,但出現外溢性影響,巴基斯坦安全形勢隨之惡化。外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建設和人員安全都受到威脅。阿富汗局勢穩定對整個周邊地區都很重要。
其二,如何處理對塔利班政權的政治態度問題,即合法性問題。
要想實現阿富汗可持續發展,就不可能繞開塔利班政權問題。如果阿富汗不發展,必然導致暴恐組織招兵買馬、擴張影響、鄰國遭殃。因此,周邊各國是否可以在塔利班仍有余力應對安全問題時,通過協調立場給予其適當支持,甚至幫助其增強治理能力,這也是基于地區長遠發展的考慮。
其三,如何協商應對美國的破壞性(非建設性)介入。
美國在阿富汗經營20年,仍擁有強大的破壞能力,各種各樣的代理人、國際組織仍在其控制下。美國的制裁讓諸多國家和公司難以介入。周邊國家是否能形成一個聲音,最終勸說美國放棄制裁,也需要通過開會來協調。
胡仕勝說,中國實際早已建設性地介入阿富汗重建進程,但仍需對美國未來的“破壞性作用”保持清醒認識與相應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