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私獄變“黑獄” 金錢即“正義”——私營監獄背后的美國真相
美國社會存在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私營監獄是一個龐大產業鏈。為保證利潤源源不斷,資本推動立法從嚴、量刑從重,以便將更多人扔進監獄,變成利益集團的“搖錢樹”。如此顛覆認知,道出自詡“民主燈塔”美國的一個殘酷真相:金錢即“正義”。
監獄,本是司法懲教的場所,在美國卻滋生出龐大營利鏈條。美國私營監獄自上世紀80年代產生后,數量迅速擴張,1990年至2010年間增加了16倍,實現了暴利式發展。2020年,美國私營監獄兩大巨頭懲教公司(曾用名“管教公司”)和GEO集團,營業收入分別高達19億美元和23億美元。作為上市公司,懲教公司曾被福布斯評選為400家“美國最優秀大公司”之一,真是莫大諷刺。“為股東創造價值”,取代了“為公共利益服務”,成為美國私營監獄最高宗旨。
面對巨量金錢誘惑,國家機器淪為牟利工具,徇私枉法、壓榨剝削、政商勾結等“毒瘤”肆意生長,私營監獄成為美國難以去除的“病灶”。
為了掙錢,美國私營監獄不惜收買司法官員,扭曲司法公正。美國私營監獄的收入主要來自政府補貼,即政府會按監獄“入住率”支付費用。為保證“客源”,政府與私營監獄簽訂的合同里大多包含“床位保證條款”,即政府通常會保證私營監獄“入住率”在90%以上。這無疑為賄賂、腐敗提供了溫床——“讓更多人蹲監獄”成為美國司法人員和私營監獄之間的“默契”。其中最典型案例是臭名昭著的“孩子換票子”——司法人員拿了私營監獄回扣,把本不該入獄的青少年送入監獄,刑期也一延再延!度A盛頓郵報》說,私營監獄開創了“金錢換自由”體系,它向這個國家最脆弱群體開刀:兒童、移民和窮人。
為了掙錢,美國私營監獄無底線克扣正常開支,無人道壓榨囚犯勞動,踐踏人權尊嚴。美國記者沙恩·鮑爾曾臥底一家私營監獄,撰寫了《美國監獄》一書,披露了美國私營監獄掘金黑幕:限制囚犯就醫,漠視囚犯求救,極限壓縮獄警數量和薪酬……低成本下的管理漏洞導致囚犯非正常死亡,暴力、性侵頻繁,毒品和武器泛濫,儼然“人間煉獄”。美國私營監獄還是“現代奴隸莊園”,囚犯就是賺錢工具,有色人種更受壓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份名為《懲教公司的顏色》的研究發現,相較于年老白人囚犯,私營監獄更青睞年輕、健康的有色人種囚犯。
長期以來,私營監獄在美國飽受詬病,多個團體和個人對其發起過訴訟。奧巴馬政府時期曾宣布逐步停止使用私營監獄,但相關政策被前總統特朗普廢除。現任總統拜登上臺之初曾簽署行政令要求司法部逐步取消私營監獄,但僅限于私營聯邦監獄,數量更多的州、縣私營監獄并不受約束。美國私營監獄這顆社會“毒瘤”,預計還要繼續生長。正如槍支泛濫、槍支暴力、藥價高企等困擾美國社會的重大問題,盡管臭名遠揚,“毒瘤”難除。究其原因,都是一只金錢政治黑手在操縱一切:美國私營監獄等各種利益集團利用政治捐款、政治游說和權錢交易“旋轉門”三大“法寶”,影響美國政治議程,攫取巨額金錢利益。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報道,為確保獲得關押和監視非法移民合同,GEO集團每年都要游說美國國會議員,并向其提供大量政治獻金。《華盛頓郵報》2015年4月一篇文章稱,1989年以來,懲教公司和GEO集團在政治游說上共花費2500萬美元,向候選人提供超過1000萬美元獻金!靶D門”也反復出現。2011年,懲教公司前高管加里·莫爾擔任俄亥俄州司法部門官員期間,該州伊利湖懲戒機構被該公司并購,成為第一個被賣給私營監獄公司的美國州立監獄。美國《監獄法律新聞》雜志網站刊文指出,美國現在有兩個司法體系,一個給富人、名人或有影響力的人,他們因為有名或有錢而享受特權;另一個才是給其他人的。
美國私營監獄里,也常出現兩番截然不同景象:有錢的囚犯可以付錢享受配套齊全的“溫馨單人間”或“豪華大床房”,除了自由什么都有;沒錢的囚犯,只有最低標準衣食,除了活著一無所有。如此兩極世界,正是美國金錢社會的縮影。
正如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在《美國真相》一書中指出:美國經濟和政治都只為社會頂層1%富人而存在,也被這1%的人操縱!耙黄恋兀瑑蓚美國”殘酷真相背后,是“金錢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