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極同時異常升溫令人震驚
南北兩極同時異常升溫令人震驚
今日視點
◎實習記者 張佳欣
據外媒報道,近日,地球南北兩極同時經歷了異常的高溫,南極洲的部分地區比平均溫度高出約40℃,北極地區的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約30℃。這讓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研究人員“大吃一驚”。他們警告說,由于氣候危機,極端情況將變得更加普遍。
南北兩極同時經歷極端高溫天氣
3月18日,隨著南極洲地區臨近秋季,該地區的氣象站打破了紀錄。根據極端天氣記錄追蹤機構Maximiliano Herrera的一條推文,海拔3.4公里的南極康科迪亞站溫度達到了-12.2℃,比同時期歷史平均氣溫高出近40℃,而海拔更高的沃斯托克站(東方站)的氣溫達到-17.7℃,比歷史最高紀錄高出約15℃。沿海的特拉諾瓦氣溫也遠高于冰點,達到了7℃。
與此同時,北極附近一些氣象站的溫度比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約28℃,北極點附近地區接近或已達到熔點。挪威一些地區高溫紀錄被打破,格陵蘭島和俄羅斯的弗朗茨·約瑟夫群島也出現前所未有的異常高溫。
NSIDC科學家沃爾特·邁爾表示,眼下南北極季節相反,本不會看到南北兩極同時出現高溫天氣,因此這在3月份絕對是一件相當不尋常的事情。
與1979年至2000年的基線溫度相比,3月18日的南極大陸整體溫度上升了約4.8℃。同日,北極整體比1979年至200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3.3℃。
相比之下,世界整體只比1979年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0.6℃。在全球范圍內,1979年至2000年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高出約0.3℃。
是什么導致了高溫?
“這兩種天氣事件都與熱量和水分向極地輸送有關。”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氣候科學家扎卡里·拉貝博士在推特上說。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亞歷克斯·森·古普塔表示,來自澳大利亞的強風是造成南極洲溫度異常的原因。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南大洋上,一系列劇烈的天氣系統形成了從澳大利亞一直延伸到南極洲東部的極強風。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氣候研究員朱莉·阿爾布拉斯特教授表示,強降雨云團將溫暖潮濕的空氣帶到了南極東部上空,也是導致當地高溫的主要因素。
“目前,南極洲的海冰面積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阿爾布拉斯特說,“南極洲周圍靠近大陸的許多海冰現在已經變成了海洋。了解南極低海冰面積和這些高溫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將會非常有趣。”
極端天氣的后果是什么?
兩極溫度的迅速上升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斷的警告。去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就氣候變化的影響發出最嚴厲警告,稱前所未有的變暖信號已經出現,這將導致一些變化,如極地融化可能迅速變得不可逆轉。
南北兩極的熱浪是人類對氣候造成破壞的強烈信號,冰川融化還可能引發進一步的級聯變化,加速氣候崩潰。
莫納什大學地球、大氣與環境學院院長安德魯·麥金托什教授說:“這次天氣事件是冰架上方大氣變暖的一個代表案例。”
他說,在南極洲,高溫“必須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主要的擔心是冰架的削弱。因為冰架是漂浮在海洋上的冰蓋的延伸,在抑制內陸冰層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旦失去冰架,位于內陸的接地冰將以更快的速度流到海洋中,造成海平面上升。
此外,澳大利亞南極科學卓越中心的負責人馬特·金表示,最近幾天有跡象表明,南極東部海岸線的表面冰可能融化,積雪軟化。
去年,研究人員發現,北極大部分地區的海冰變薄的速度是之前認為的兩倍。由于氣溫上升,加拿大北極最后一個完整的冰架于2020年坍塌。
冰的融化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更大面積的海水暴露出來,增加對太陽能量的吸收,從而導致了大氣更快變暖。
氣候變化扮演了啥角色?
科學家警告說,南北兩極正在發生的極端高溫天氣事件是“歷史性的”“史無前例的”和“戲劇性的”。
古普塔說:“南極洲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比正常溫度高出20℃以上。變暖從3月15日開始,現在仍在持續。”
能否將這次事件歸因于氣候變化、拉尼娜現象,或者兩者都不是?
據澳大利亞ABC電視臺22日消息,根據IPCC的數據,自1979年以來,北極的極端高溫事件有所增加,可能會看到北極平均每十年有一次不結冰的夏天,氣溫升高2℃。在南極半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家一直觀察到強勁的變暖趨勢。IPCC預測,南極半島、南極西部和東部部分地區在本世紀將繼續以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變暖。
預計在持續升溫2℃到3℃之間的同時,西南極冰蓋將在幾千年內完全消失,融化形成的水將使海平面上升3米以上。
但是,雖然目前的極端事件與氣候預測是一致的,而且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在南極洲和北極看到更多這樣的極端事件,但現在得出這種特殊事件的驅動因素是氣候變化的結論還為時過早。
金教授則表示,由于缺乏南北兩極地區的長期溫度記錄,很難將這股“熱浪”與歷史因素聯系起來。
他說:“第一個精確的溫度記錄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所以很難計算出什么是不尋常的,什么不是。”但是,他警告說,未來如何,將取決于人類對碳排放采取的措施,否則人類可能會更頻繁地看到這些類型的溫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