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與重構:全球安全局勢待療“傷”求“愈”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沖突與重構:全球安全局勢待療“傷”求“愈”
中新社記者 張晨翼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依舊肆虐全球,德爾塔、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出現,給全球民眾走出疫情陰霾增添了許多不可控性。疫情與國際上各類現實矛盾深度交織,使全球安全局勢更加波譎云詭。世界在紛繁復雜的沖突中蹣跚而行,沖突各方更應早日鑄劍為犁,努力“治愈”這個世界。
矛盾交織,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今年8月,美軍撤離喀布爾,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結束。這場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不僅給美國帶來曠日持久的巨大消耗,更是給阿富汗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戰爭中,阿富汗有超10萬平民死傷,逾1000萬人流離失所。喀布爾大學學者評估說,阿富汗戰爭平均每天造成約6000萬美元經濟損失。美軍倉促撤離的同時,當地社會秩序無法立刻建立,這又導致阿富汗民眾遭遇多次死傷事件。
美國聯合其盟友多次對敘利亞動武,理由除了打擊恐怖組織,就是屢試不爽的“制止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敘利亞的“化武疑云”斷斷續續鬧了10年,今年仍然是國際交鋒的熱點之一。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在今年9月表示,據保守估計,敘利亞10年戰火已致至少35萬平民喪生,其中有超2.7萬名兒童。
最近,新的陰影降臨在歐洲上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增加了對烏克蘭的武器銷售和軍事援助,進一步加劇了俄烏情勢的緊張,亦給歐洲安全形勢帶來了更多不確定因素。
強權在國際社會明火執仗,平民用生命與健康來買單。據聯合國難民署在今年11月中旬發布的《年中趨勢報告》,2021年,被迫流離失所者的人數持續增加,更多的人因暴力、不安全局勢和氣候變化等問題逃離自己的家園。截至今年6月,全球被迫流離失所者人數已超過8400萬人。
除了人員傷亡,無休止的戰爭與沖突還破壞了許多國家和城市,阻礙了經濟恢復和文明復興,其惡劣影響十分深遠。
細究內理,病痛須問診把脈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說,歷史已經表明,沖突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安保、治理制度乃至糧食、水資源等方面的差異都有可能是沖突爆發的導火索。
多位國際問題專家曾指出,某些強權為了一己之私推行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使全球安全局勢的威脅有增無減。由于缺乏平等、公平、有效的主導性國際秩序,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網絡攻擊等新型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對世界和平穩定構成了新挑戰。比如,極端天氣與自然災害頻發,并與疫情相交織,加深人類健康危機、糧食危機與生存危機。
2021年是冷戰結束30周年。有媒體指出,美國對外政策從未擺脫冷戰思維的影響,也從未降低對軍事手段的依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史學教授麥科伊近日在美媒撰文指出,自21世紀初以來,美軍這支地球上資金最為雄厚的軍隊從未贏得過一場戰爭。
既然無法取勝,為何美國依舊執著于四處出擊?這或許是一種路徑依賴、一種思維慣性,更可能是美國某些利益集團只愿意在大炮一響中掙得黃金萬兩。國際社會早已注意到,美國某些利益集團以戰爭為食,讓強大的軍事工業復合體掌權,媒體沆瀣一氣為政府政策辯護并文過飾非,使美國成了一架戰爭機器。
標本兼治,療愈要久久為功
刀槍入庫、鑄甲銷戈,是全人類的共同心愿。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普·格蘭迪日前也指出,國際社會必須加倍努力實現和平。
如何穩定全球安全局勢,實現和平愿景?各方應正視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發展的殷切期盼,強權國家應該拋棄一己私利,各方真正奉行多邊主義。總而言之,就是要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同時,在真正的多邊主義框架下,充分發揮聯合國等各類國際組織管理、協調國際問題的積極作用。
麥科伊指出,如果沒有一種新型全球治理形式,那么圍繞水、土地和人口的戰爭隨時可能再度爆發。如果我們在全球治理等方面沒有真正根本性的改變,那么到21世紀中葉,人類將開始面臨一種幾乎無法想象的災難。
在當前貿易摩擦不斷、地緣沖突復雜尖銳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劇了國際安全局勢的復雜性。實踐證明,謀求全球局勢安全穩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單方霸權壓制能達成的結果,它需要全球各國人民求同存異、合作共進。只有各方摒棄偏見、凝聚共識,方有機會化危為機,讓世界重返和平與繁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