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伸手到虛擬世界的企圖值得警惕
“霸權”伸手到虛擬世界的企圖值得警惕
國際科技
資本對利潤的追求,能達到怎樣的瘋狂?
答案是,直至現實世界之外。
在美國精心策劃的所謂“民主峰會”上,拜登拋出了一個新概念:“未來互聯網聯盟”,聲稱要建立“開放、安全、可靠”的互聯網秩序。
類似說辭哪怕放在十幾年前,都是富于市場吸引力的。然而今天,面對80萬本國疫情死者的皚皚白骨,目睹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人間煉獄般的凄慘狀況,人們顯然不再那么容易被糊弄。
老北約也好,新聯盟也罷。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一針見血:無非舊瓶換新酒,強化美國乃至西方主導的規則和標準,以延續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壟斷權罷了。
除去意識形態層面的老套伎倆,這波看似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勢,背后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動機,抑或說,危機。
歷史的眷顧,讓歐美借工業革命的契機,憑船堅炮利砸開其他民族的大門,用如蛛網般精密、復雜的各類契約,牢牢掐住第三世界的經濟命脈,再搭配文化傳播工具的潛移默化,最終建立起一套“他國血汗勞作、自己坐收貸利”的剝削體系。
但今時今日,東方大國的崛起成為不可阻擋的事實,美國的恐慌,不僅是意識到建立在他人廉價供養上的舒坦日子已告終結,更在于真實、勵志的中國故事,正沿著古老的貿易路線得到新的傳揚。自己苦心編造的“民主”幌子、經營百年的奴役鏈條,都開始動搖。
因此,美國人顯然不能再丟掉金融互聯網這塊維持霸權的最后陣地。“未來互聯網聯盟”的目的之一,與過往的“棱鏡門”“監聽門”如出一轍,都是配合貿易、技術領域的圍追堵截。
當然,資本主義政治上層建筑的風吹草動,都必然有著經濟利益的驅動。落子于互聯網的美國,無疑也在思考資本主義的未來出路。
經過二戰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尤其是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催化,人類社會生產的效率與產能,已然接近化石能源能量供給的極限。而互聯網在讓市場交易更加高效、龐大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日趨攤薄實體經濟的利潤,從而加劇對存量的爭奪。所謂“內卷”,大抵如此。
另一方面,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意味著精神消費的勃興,而互聯網則是后者當代最主要的途徑。對于越來越多的人而言,網絡世界的意義不亞于甚至高過了自己的現實世界,并且占據著他們主要的精力與消費力。在運算、存儲能力不斷進步的背景下,打造一個尚無規則約束、存在巨大套利空間的虛擬世界,逐步接近可能。
面對新的課題,不同國家會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態度——當我們繼續穩固實體經濟,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生產力開辟上升通道之時,美國卻從未打量過自己國內的亂象一眼,即使80萬條生命逝去,哪怕國會都冒起了灰煙。
因為如果不能帶來更高利潤,無法為西方資本主義體系找到新的出路,這個偽裝成國家的資本交易所,也將失去存在的意義。
于是,無論《頭號玩家》《盜夢空間》的影視幻想,還是比特幣、NFT數字藝術品、“元宇宙”概念,乃至莫名其妙砍掉一半的基礎設施預算,都表明在現實世界暴利難尋的背景下,急欲找尋增長點的資本,已經把目光投向了虛擬世界。寄望在那里復制現實世界的過往,再造一個籠罩全世界的剝削桎梏。
這種將霸權向虛擬世界延伸的企圖,值得警惕,畢竟人性遵循相同的需求軌跡。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們也有必要認識、研究這一概念的真實價值。只是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沒有物質基礎的意識大廈,終難矗立長久,脫實向虛的瘋狂盡頭,將是分崩離析的虛無。
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