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約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 新冠疫情令抑郁癥患者激增
全球約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而新冠疫情更令全球抑郁癥患者激增
不容忽視的心理“疫情”
梁凡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旨在提高人們對精神衛生問題的認識并動員各方努力支持精神衛生。
今年的口號是“讓人人享有精神衛生保健成為現實”。而重點關注的對象,則是全球最常見的精神疾患抑郁癥的患者。
一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殺。然而精神衛生是公共衛生中最被忽視的領域之一。
在眾多精神疾病中,抑郁癥是一種全球常見病,估計全世界有3.8%的人口、即約2.8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世衛組織預測,到2030年抑郁癥將高居全球疾病負擔第一位。
抑郁癥不同于通常的情緒波動和對日常生活中挑戰產生的短暫情緒反應。它和情緒有關,但又不是一種單純的情緒問題,而是一種涉及大腦、身體的疾病。
雖然醫學界對于抑郁癥的病因尚無定論,但現有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和健康人的大腦存在著顯著差異:相較于普通人,抑郁癥患者的大腦中負責恐懼感相關的腦區——杏仁核,會變得更大更活躍;而和記憶、認知相關的腦區海馬體的體積則明顯變小。
此外,抑郁癥患者體內多巴胺、血清素的分泌均會有變化。這些因素,會讓抑郁癥患者喪失感受快樂的能力。
抑郁癥顯著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許多患者會產生自我評價過低、睡眠障礙、注意力下降等癥狀,難以維持正常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承受著健康與經濟雙重負擔。最嚴重時,抑郁癥可導致自殺。
有報道稱,目前抑郁癥已成為全球頭號致殘元兇,而全球約80%的精神疾病患者來自中低收入國家。
二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8日在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導致世界各地的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激增。這項研究首次評估了新冠疫情對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產生的全球影響。
研究顯示,2020年全球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病例分別增加了28%和26%,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患病率上升幅度最大。在新增重度抑郁癥患者中,超過3500萬是女性,男性接近1800萬。
該研究認為,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人們情緒波動較大,更容易處于焦慮、恐懼、憂慮過度等負面精神狀態,從而引發抑郁情緒。其中,不斷增長的新冠病例數和自由活動受限,與全球心理健康狀況的惡化“顯著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7月曾表示,新冠疫情對民眾的心理健康帶來了“長期且深遠”的影響,呼吁各國關注并采取應對措施。
世衛組織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不僅有疫情和封鎖等因素,也包括社會經濟不平等帶來的壓力和學校關閉、工作暫停等。
歐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0個國家或地區的近6萬名受訪者中,30%的人報告說在疫情期間出現嚴重抑郁癥狀。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加里蒂斯·希納斯說,新冠疫情加劇了本已存在的巨大心理健康挑戰,這種挑戰正變得愈加復雜和多樣化。
三
根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前發布的研究,與老年人群相比,年輕人更容易受到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影響。在新冠疫情期間,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病率提升在20~24歲的人群中達到頂峰,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該項研究負責人對此表示,學校關閉和其他限制措施,讓年輕人的正常學習和交往活動受限,再加上青年失業風險的增加,使得年輕人在大流行病期間受到嚴重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影響更嚴重。
抑郁癥是全球青少年致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2020年9月,世衛組織的一份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抑郁癥是15~19歲青少年疾病和殘疾的第四大原因,10~14歲兒童疾病和殘疾的第十五項原因。
世衛組織稱,情緒障礙可能嚴重影響到學業和生活,逃避社交可能會加劇孤立和孤獨感。“更糟的是,抑郁癥可能導致自殺。”
根據調查和統計,全球范圍內有約20%的兒童和青少年經歷過抑郁癥狀。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僅有30%出現抑郁癥狀的未成年人在接受治療。
世衛組織強調,引發青少年抑郁的原因,與課業負擔過重、運動量偏少等有密切關系。此外,過分依賴手機、電腦等設備,每天接觸大量過于復雜的信息,也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很大影響。
青少年抑郁問題的加重,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重視。今年中國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便是“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